![]()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 >> 正文 |
|
|||||
管理:跨国公司的“国家王子”战略越来越重要 | |||||
作者:佚名 人气:20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在跨国公司经理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紧急的莫过于如何做到既放眼全球又立足本土。 随着业务向全球发展,各公司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它们在制定宏观策略时既要顾及 技术等领域的全球变化,又要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留出发挥主动性的余地。 解决这一难题就如同一个探险家试图发现穿越森林的道路,要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在宣传自己力求做到“立足本土、放眼全球”,英国柯林森-格兰特咨询公司管理专家戴维-布朗认为,能否保持这两种视角是“最关键的战略任务之一”。 大多数公司对此问题的考虑,源自100年前形成的管理结构。当时,国际战略这一概念尚处于萌芽阶段,主要指的是某个“国家巨头”在一个特定国家负责公司运作,但又通过一个“矩阵”方式与公司其他部分发生联系,而在此矩阵中,许多高层经理的职务相互重叠。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随着全球管理概念的形成,国家巨头们的权力常常被有意削弱。其中的逻辑是:全球增长的最重要源泉是技术发展以及宏观营销与销售策略,而这些活动的组织最好是在国际层面。 权力越来越多地转移至新型的“产品推介人”。此人通常坐镇公司总部,担当着在全世界推介全套产品的责任,并让日渐式微的国家巨头们接受各种想法。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又发生了一个转变。就在各公司认定国家巨头业已过时之际,某些公司觉得产品推介人方式也存在欠缺。 因此,开拓型企业目前正将国家巨头和产品推介人这两项工作合二为一。至关重要的是,新型的混合型经理并非坐镇于总部,而是身处被视为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 莱斯利将这种新型经理称为“国家王子”。而全球最大的电缆生产商耐克森集团是这一概念的先行者,其策略主管帕斯卡尔?波特万说:“我们意识到,需要将更多的决策权交给国家层面(而非全球产品集团),”因此某种混合型经理的概念应运而生。 耐克森集团的经理们分析说,公司许多大客户并不在法国境内下订单,而是在各自总部所在地国家,公司在法国的销售量约占41亿欧元(49亿美元)年销售额的1/5。为应对这些压力,公司需要更好地定位,将注意力放在紧要处。 现在,耐克森集团有3人身兼国家巨头和产品推介人职务,这与莱斯利所称的“国家王子”概念大致吻合。B.C.Choi负责全球船用电缆产品部门,并负责公司在韩国的运作。另外两人分别是电力公司产品推介人兼瑞士区域经理,以及电信电缆负责人兼西班牙地区国家巨头。 波特万表示,两种职务的合并过程才刚刚开始。在耐克森集团20个全球产品部门中,20%的部门目前有专门 责人派驻到海外,而就在不久前,这些人都还坐镇法国。 越来越多的人会受委任负责在某一国家的业务。波特万介绍说,耐克森对国家王子候选人定有特殊技能要求。“为了有效开展工作,该人不仅仅应当是区域经理,还要具有跨国界战略思维,能利用公司内部广泛的联系网”。 很少有公司迈出耐克森这般大的步伐,但许多公司都力求将产品推介人派驻到远离总部的海外国家,让其体验国际工作方式,并摆脱总部约束。 托尼-赫尔沙姆是沃尔沃集团建筑设备业务负责人,并且是“国家王子”概念的倡导者,他表示,为了有效结合全球和本地思维,向这个概念转变是一个自然结果。 然而,认同此概念的人一致认为,找到成功诀窍非常困难。首先,在工作中运用两种截然不同、有时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视角,即使是最坚持不懈的经理也会受不了的。 帕尔菲格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尔夫冈-安岑鲁贝尔表示,这些人才难觅。“我们可以增加此类经理人数(产品部门负责人兼具相关国家职责),但问题是如何发现具有所需技能的人”。 在未来几年内,更多公司很可能会采取类似途径。发现并培训候选人担当“国家王子”的工作,将会越来越重要。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