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 >> 正文 |
|
|||||
中国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 |||||
作者:李晓园 吉… 人气:18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编者按 人才资源是指杰出的人力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或科技实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这部分人的多寡和能力的发挥程度。加入WTO后,外国企业和外国人才中介机构大量进入我国,外资企业人才的本土化和本土人才流动自由化,使中国人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当前全国各地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正形成热点,但是至今缺乏一套用于定量评价人才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本文从国际人才竞争的高度及江西具体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架构起中国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各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及管理起着先导作用。 中国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方面。设计本指标体系时,以科学的人才理论作指导,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要领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同时抓住最重要、最本质和最有代表性的影响本地区人事人才工作的因素。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清楚、简练、符合实际。 系统优化原则。评价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指标数量的多少及其体系的结构形式以系统优化为原则,即以较少的指标(数量较少,层次较少)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内容,既要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杂,又要避免单因素选择,追求的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最优或满意。同时采用系统的方法,例如系统分解和层次结构分析法(AHP),由总指标分解成次级指标,再由次级指标分解成次次级指标(通常人们把这三个层次称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并组成树状结构的指标体系,使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其结构都能满足系统优化要求,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界限分明,具有独立性。 可表征性和可比性原则。人才竞争所用的指标应能以一种便于理解和应用的方式表示,其优劣程度具有明显的可度量性,可用于地区或行业之间的人事人才工作及人才竞争力的比较评价。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要繁简适中,各指标的设置要适应经济发展,适应我国监测力量及技术水平,各指标应可能量化,数据要易于获取,并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指标。如关于人才的概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但由于此概念在统计方面还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因此本课题人才的概念是以统计上的人才标准为依据。 目标导向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价人才人事工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 灵敏与时效性原则。这是从指标体系的监测与预警功能出发,它要求筛选出的指标能把住人才人事工作运行的脉搏,与其共同“跳动”。当整个人才人事工作呈一般波动时,这些指标也有明显的变动,一旦工作运行有所波动,就能立刻发出信号。 影响人才竞争力因素的分析 一个地区的人才竞争特征与这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发展目标密切相关,根据历史资料和国内外有关资料分析出可表征我国人才竞争力因素,确定我国人才竞争指标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即目标层是由人才总量指标、人才结构指标、人才动态指标、人才投入指标体系、人才产出指标体系、人才环境指标体系组成。 人才总量指标。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才总量模式水平,它包括人才存量与人才流量指标。其中前者包括从业人才量和潜在人才量指标;后者包括人才流动总量与人才净流入量指标,是人才竞争力的基础。 人才结构指标。主要反映整个地区的人才结构状况,是人才竞争力的基础。本指标体系包括人才占比、人才密度、高层次人才占比等指标。 人才比例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人才配置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既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中低级人才。各产业之间,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之间,人才的分布应当有合适的比例,人才年龄结构体现了人才的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本指标体系包含人才年龄结构、人才层次结构、人才配置结构等指标。 人才动态指标。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人才流动情况,体现出当地对人才的聚集力。以人才流动率和人才流进流出比来表征。人才流动率过高、过低,人才流出多于人才流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人才的投入指标。反映的是当地政府部门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体现了人才专长时效性的长短及人才的活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人才的培育和重视。本指标体系与教育的投入、培训的投入、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投入、科研投入有关。 人才的产出指标。该体系是人才在当地各种因素作用下的贡献,是反映人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指标体系包括人才的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率、新产品开发及利润、人才效率。 人才环境指标。反映的是外部环境对聚集人才的影响力。对人才的聚集及发挥作用重要的外部因素有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准、交通、住房、文化生活、环境美化、社会风气等。本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活环境指标、经济环境指标。生活环境指标有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指数、人均住房面积三项;经济环境指标包含人均增加值,人才竞争力不仅与国内生产总值有关,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有关,这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前景。 各个指标在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评价时,必须赋予不同的权分值。由于人才人事工作评价的有些指标缺乏同度量因素,因此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确定。在综合分析我国多年的资料基础上,初步确定各指标分值,见指标体系。 中国人才竞争力评价方法 1.由于本指标体系是为中国不同地区的人才竞争力进行比较,因此指标体系的参照指标值一般以全国平均值为宜。 2.以全国平均值为中点,划分5个等级,合理的确定区间,每一区间确定不同的权重。 3.人才环境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等级划分以量表评定法来确定。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