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企业管理 >> 战略管理 >> 企业战略 >> 正文 |
|
|||||
谨防陷入80/20法则陷阱 | |||||
作者:佚名 人气:23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目前,趁着银行改革上市,各家银行纷纷按照80/20法则的要求,对自己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员工结构、网点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重新构造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结构。无疑,这反映了中国银行经营管理走向理智和成熟。但是,我们越是重视80/20法则,我们就要越是清醒认识80/20法则和正确运用80/20法则。如果认为80/20法则就是抓大“放小”、抓大“弃小”,银行经营管理只要抓住关键的20%就可以了,把“低效”或“无效”的80%“一放了之”、“一弃了之”。这样认识问题显然是错误的,它会把我们改革引入歧途,掉进自掘的80/20法则的陷井。 没有80%的多数就没有20%的少数 没有80%的“一般”客户就没有20%的“关键”客户。有的同志认为,国有银行效益不好,是因为国有银行大量资源被离退休的老大爷老大妈占用,他们有的是时间排队,从而把大量优质客户赶跑了。事实上,这决不能成为抓大“弃小”的理由。 没有80%的“一般”产品就没有20%的“关键”产品。一般来说,银行资产业务优于负债业务;批发业务优于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优于传统业务。尽管如此,今天还没有一家银行只做资产业务不做负债业务,只做批发业务不做零售业务,只做中间业务不做传统业务。原因很简单,客户选择银行,要的是品种齐全,要求银行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对于银行来说,通过交叉销售,不赚钱的产品可以带来赚钱的业务。当今银行发展总的趋势是,把银行办成金融百货公司和金融超市。 没有80%的“一般”网点就没有20%的“关键”网点。在计划经济下,按行政区划,不计成本,盲目设置的银行网点,严重不适应商业化、城市化、电子化的银行改革,撤并无效网点、优化银行机构是大势所趋。但银行网点是撤是留,除了赚不赚钱的标准以外,还要看在银行网络体系之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 20%+80%才是完美的100% 80/20法则的“木桶效应”。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决定木桶盛水量的因素,不是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重点的客户、产品、员工、网点,是为银行创造效益的主渠道,自然受到经营管理者的重视,投入的资源也自然多,要做好这方面工作也自然容易。而银行经营管理往往不太重视的又容易出问题的,是那些只能带来20%利润的80%的客户、产品、员工、网点。货币银行学中有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80/20法则的“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就是“马太效应”。有的同志说,银行是企业,不是政府民政部门,因此,银行的经营原则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碳”。大企业不一定都是好企业,好企业一般自己有足够的资金,就是资金不够,它可以从债市和股市上直接融资。带来80%利润的20%的客户,如果没有节制的不择手段的到银行来融资,我们就要考虑,这是不是又一个“安然”,又一个“德隆”。因此,“锦上添花”不是银行一厢情愿的事。高明的银行家不但要学会“马太效应”的正向管理,还要学会“马太效应”的反向管理。领导者在经营好现在的同时还要学会经营好未来,“雪中送碳”才受人尊敬。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