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管理心理学 >> 正文 |
|
|||||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 | |||||
作者:佚名 人气:342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申荷永老师新著《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已由三联书店出版。作者用“介然有知,行於大道”作了如下的“引论”: 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有效的心理分析理论,包括方法与技术,是我们的期望与努力。这种心理分析不仅可以运用在个体临床的水平,起到基本的心理治疗的作用;而且能够帮助人们心理的发展与创造,增进心理健康,发挥其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心理分析还可以在认识自我与领悟人生意义的水平上,获得自性化体验与天人合一的感受。 这是我理解的心理分析所包含的基本意义或三种水平。我并没有把“心理分析”单纯地理解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或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而是在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基础上,赋予其本义与广义的内涵。就其“本义”来说,不仅仅涉及到对心理分析词语本身的理解,而且包含着对于心理分析作为职业性存在与专业工作的本源性思考,或者说,为什么要做心理分析。 许多有关心理分析的专著都是分析家撰写的,但是对于心理分析本义性的问题,则需要设身处地,从被分析者的角度来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做心理分析。实际上,自从弗洛伊德和荣格之后,所有从事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工作的心理分析家,自己首先要作为“病人”接受分析。我也是这样,从1993年开始,在美国与瑞士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完成了国际分析心理学会所规定的个人心理分析过程。记得在不同的心理分析家的“接待室”等候做心理分析时,我学会了用“病人”的眼光来看待心理分析,写下了《在接待室等候做分析》(“In the Waiting Room”)的笔记。这是我思考心理分析之本义的基础。 当然,更多的思考仍然是从心理分析家的角度做出的,角度的不同也为此本义性的问题注入了新的内容:心理分析能做什么?开始写作此书的时候,我已经具有了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心理分析家的资格。这是一段漫长的路程,我也为我的心理分析训练记下了《走向心理分析之路》(“On the Way to Analysis”)的笔记。同时,在这整整10年的历程中,我也经历了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的博士后训练,东西方心理学的博士后训练,以及格式塔心理治疗和沙盘游戏治疗的专业训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撰写《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的真实体验,获得了心理分析的中国文化基础。 心理分析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经历与体验;生活也是一种学习,包含着体验与经历。这也是可以加入心理分析之含义的生动内容。我自己仍然是学习者。于是,对于心理分析之本义与广义的思考,也就包含了学习者的意义,怎样才能做好心理分析。说起来,撰写此书的最初动机即是为了专业学生的学习,而书中大部分的内容,也正是在2002--2003年的专业教学中获得了充实。教学相长,师生相益;我自己在学习,此书也在学习中形成,与我们国内第一批的心理分析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一起成长。 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是纲要,由“心理与理心”、“心性与体验”、“理解与分析”、“整合与发展”、“灵性与创造”五个部分组成。“心理与理心”是要阐明“心理分析”的基本含义,是确定“心理分析”之本义或本质意义的最初努力。在我的理解与体验中,“心”中有“理”,含心意含美德;“理”中有“心”,为玉为璞,为美为医;“分”中有“明”,含日月心易理;“析”中有“悉”,尽显采心之意境;恢恢然有其道也。于是,思之,理解之,体验之,便是我所追求的心理分析。
第一章的“心性与体验”所反映的是心理分析之东方传统,“理解与分析”则是介绍心理分析的西方渊源。“整合与发展”则试图通过对心理分析与心理学、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等不同的寓意的比较,扩展心理分析的内涵与范围,阐述一种心理分析的广义。“灵性与创造”是对第一章内容的总结,从“安其不安”、“安其所安”和“安之若命”三个层面上来阐发心理分析的基本意义。 第二章是对于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的研究,以“弗洛伊德印象”为主题,侧重勾画与描绘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形象。在“精神分析的背景”中,从历史文化的准备、学术思想的发展以及精神医学的实践等几个方面,揭示出影响弗洛伊德思想的主要因素。接着阐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介绍了精神分析的主要方法;通过“安娜•O”等实际的个案分析,阐释了精神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在最后一部分侧重考察五个方面的内容:“阿德勒与荣格:分裂中的发展”、“安娜•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霍妮与弗洛姆:社会文化学派”、“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理论”和“克莱因与维尼考特:对象关系理论”。 我曾随高觉敷先生读书,步入心理学之门后所接触最多的也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后来几度前往维也纳,去弗洛伊德的诊所去感受弗洛伊德留在那里的气息,感受精神分析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我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作为心理分析的重要内容,在书中对其本人、其理论、方法、实践与发展,都做了深入的考察与分析。 第三章是对于“荣格与分析心理学”的研究与体验。同样,我在“石头中的情结”、“神秘中的探索”和“隐居中的智慧”章节里勾画荣格的人格形象,描述对于荣格的深刻印象。通过荣格与“弗洛伊德”、“斐乐蒙”和“卫礼贤”的关系与交往,我阐述了影响荣格思想形成的主要方面;同时介绍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克里斯蒂安娜•摩根的个案”,表现了荣格理论与方法的实践和临床效用;最后介绍了分析心理学在荣格之后的主要发展。 我1982年开始记录自己的梦,随后也就开始了心理学的学习。1993年开始接触实际的心理分析,10年来所接受的心理分析训练主要是以荣格分析心理学为主,但也从未放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础,那是我从1984年起跟随高觉敷先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尽管荣格与弗洛伊德在理论与方法都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却并没有必然的矛盾或冲突。我们把两者的有效整合作为《心理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章的题目是“心理分析与心理分析家”,这是对庄子阐发的“有真人然后有真知”所引起的思考,实际上也是心理分析实践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即如何理解心理分析的治愈或影响治愈的因素。“心理分析”是由“心理分析家”来实施的,理解心理分析也必须要认识心理分析家。我们从心理分析家的素质入手,分析与讨论了“治愈者”、“沟通者”和“转化者”三种心理分析家素质的原型意义。然后介绍了心理分析家的训练,主要是国际心理分析组织的专业要求,以及个人心理分析的历程和心理分析专业训练的主要内容。用“善心与安爱”为题目,介绍了心理分析的伦理规范,既有国际上专业组织的职业要求,也有内在德性层面的分析与思考。 第五章侧重介绍心理分析的方法与技术,我们首先确定了心理分析的三种基本原则:“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和“感应性的转化机制”。对于这三者的整体性理解与把握,是从事心理分析,尤其是发挥心理分析之方法与技术效用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我把“催眠”、“自由联想”与“积极想像”作为第一水平的心理分析方法,分别以麦斯麦及其个案、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及其发展、以及荣格积极想像及其完善,来阐述心理分析方法中的方法。然后,着重介绍心理分析的八种主要方法和技术,并且将其融会到中国文化心理学的体系中,或者说将其注入中国文化的内涵,深入地分析与阐述其临床实践的作用与效果。 第六章的题目是“心理分析的实践与体验”,通过我自己的一个真实个案,用“分析与治疗”、“治愈与发展”以及“自性与整合”三个题目总结了心理分析过程中“安其不安”、“安其所安”乃至“安之若命”的目标和实践意义。我把治愈与发展作为心理分析目的与实践的基本考虑,在其中分析了“米诺陶情结”及其象征,以及心理分析过程如何面对与处理阴影;阐述了“迷宫”的寓意以及共情的治愈作用;通过寻找解脱迷宫困锁的途径,提出了感应促成转化的心理分析观点。这些都是我所理解的心理分析之治愈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包含着心理分析的目的乃至实践的根本意义。 三年前,当我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撰写《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的时候,曾在其“道与心”一章中用了这样一个题目:“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这仍然是我现在的期盼。尽管现在的我已经完成了所规定的心理分析学习,获得了国际分析心理学会的心理分析家资格,但是,好学只是近乎知,学海无涯。心理分析要有对无意识的理解与把握,而无意识始终属于未知的领域。那是心中之心,那是道也是自然。那是需要我们敬畏的存在与现实。我将此书献给我的心理分析家,他们是我心理分析探索的守望者,对他们我是心存感激。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介然有知要有体会,行於大道需要实践。于是,“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惟施是畏。”这心中的感激与敬畏是并存的,也是永恒的。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