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组织文化 >> 正文 |
|
|||||
人事管理如何转到人力资源管理 | |||||
作者:Ken.Guo 人气:15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编者按:“HR不好干”是常听到的抱怨,在大型的企业集团里,集团的人力资源部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许多集团HR总监所关心的问题,但若想提升HR的地位、得到认可,关键还在于HR到底做了什么,这个过程之中,有原则、有方法,也有领导者的决心和能力。
2000年7月,虞跃明在TCL集团做了四年的总裁办主任之后,转到人力资源部门担任集团公司的HR总监。有三个月的时间,他沉默了。 当时集团公司HR部门有12个人,负责集团本身100多员工的薪资、招聘、培训、考核以及对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方面政策和业务的统筹管理工作。像不少公司的HR部门一样,部门里的人工作的很辛苦,但部门外从上到下对HR工作都不太满意。而且从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来看,已经越来越深地感觉到人力资源部工作的欠缺所带来的瓶颈。 有一件事让虞跃明记忆犹新。1997年,TCL第一次大规模招聘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部当时有三个部门,全部员工为了这件事一直忙了三个月,到各地的大学去面试,收集资料,然后再把资料分到各个企业,但结果却很不理想,骂声一片。下面的企业说:“看看你们招的是什么人?”,人力资源部的人也很委屈。这种“用人的不管招人,聘人的不管用人”的问题很突出。 在企业里,HR的许多工作是很重要的,比如订薪酬、搞考核都是与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相关的,而且HR部门在招聘、培训上面也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为什么HR工作就做不好呢?集团的HR工作该怎么做?虞跃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刚上任的那三个月,他没有采取任何举动,只是把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召集在一起,提了两点要求。 他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每个HR员工要有学习的意识,提升自身的素质。他说,企业里HR部门的许多人是从其它的专业转过来的,本身不具备HR的专业知识。现在HR各种工具、手段越来越多,大家要有学习的意识。做培训工作时,他要求大家要把眼界放开,平时注意积累各种资源和渠道,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这样一旦有培训需求时,就可以把系统打开,从里面挑选合适的资源。在招聘方面,不要等企业需要人的时候,临时去想有哪些招聘渠道可以选择,而要平时就熟悉和了解这些渠道,丰富自己的资源。 此外,他要求HR部门的员工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弄明白人家的需求。他常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睡觉时,你给他枕头,人家会谢谢你,但若是人家在跑步之前,你送给他一个枕头,人家会骂你有病。这虽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检查我们以往的工作,确实是做了许多这样的事。 那三个月里,虞跃明看上去没出什么“新东西”,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有多忙。他说:“走老路不是我工作的方式,我做每一件事,一定要想明白、想透,我才会去做”。 那三个月里,一方面他在思考企业HR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考量着各种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他通过与企业内各个层级的HR经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此外,他还通过在总裁办做战略规划时积累的“人脉”,找“高人”请教,其间他曾两次来北京,把“自己思考的、认为该做的”与几位资深的外企HR总监倾心商谈,征求意见。当时接触的许多人也成了后来的朋友。
作为集团的HR部门要为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做政策导向和方向上的定位。 三个月之后,正是9月底,他在几个方面的思考开始明确了,他认为,作为集团的HR部门不能只限于集团公司本身的行政性事务,而是要为各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做政策导向和方向上的定位。 虞总说:“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不单单是做人力资源,因为你不是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或是顾问公司,单纯做人力资源是没有意义的,在企业的HR部门,一定要围绕企业的战略和运营来展开。” 但是要做政策导向,就需要掌握最基本的信息,而公司人事部门以往的信息基础很薄弱。2000年,集团人力资源部的一个“大动作”就是在各企业做了一次全面的薪酬调查。 因为TCL涉及的行业比较多,企业的性质也各不一样,所以以往的管理风格是比较“放权”。在薪酬的制订上,各企业有极大的自主权,集团不太掌握各个企业的薪酬情况。所以当集团总部做人员调动决定时,即使有的干部要调去的企业比原企业职位“升了一大截”,他也不愿意去,后来才发现是“薪水差了一大截”。 之后,出台的《薪酬管理条例》更是遭到一片反对,根据这个条例,企业每年薪酬情况要报集团备案,并明确了三点,一是强调薪酬结构要合理、规范。二是强调薪水的增长要与企业的效益挂钩。(记者注: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效益在下降,但工资还在增长。)三是强调在确定薪资水平时,要考虑其在业界的位置。 推行新的政策,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虞跃明没有放弃,他说,薪酬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对内的公平性,对外的竞争性。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不是对个人考虑,而是为了整个事业考虑,既然对整个事业的发展有利,不管阻力有多大,都要坚持。 从2000年底开始,虞跃明一直在争取各种资源以促成这件事,直到了2001年5月董事会最终批准了这项政策。 2000年,集团HR部门采取的另一个大动作是提出了集团干部管理条例,干部的调配权由集团统一掌握。 HR工作要做好,一定要有规划性。企业每年都要有年度规划、战略规划,但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围绕企业发展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的规划? 虞总说:“做规划就需要有数据、有分析,但我们当时的基础是为以往的人事管理而服务的,而面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而言,连一些最其本的信息都不掌握。当时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连干部的情况都搞不清楚。”
2000年,TCL集团高层管理者有150-160人,但这些人的能力档案、职业走向、业绩等基本情况,集团HR部门都不掌握。干部应该怎么任、怎么免、怎样考核阻力很大。 一方面,各企业强调“干部企业化”,即人是我企业培养的,只归本企业用。再有就是滋生了“近亲繁殖”的现象。从集团的角度,有的年轻干部换一个岗位,可能会做的更好,但人员的任命在当时很难,各企业的“本位主义”现象较严重。 按照2000年公司新出台的《干部管理条例》,干部的调配权归集团,为了把干部队伍的构成搞清楚,虞总要求集团HR部门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把基础夯实,建立相关人才的系统档案。 到10月份,纵向按高层、中层、基层,横向分不同的专业——生产、研发、HR、财务、综合管理,集团总部把干部情况统一做了一次摸底。 虞总说:做这些事情时,我也很犹豫,因为毕竟在企业做了20多年,对做基础工作深有体会,做基础工作是最吃力的、又往往最不见成效。让人觉得你一年无所业绩。但在当时,如果这个基础都夯不实,其它的想法就都只会是空中楼阁,我当时激励HR经理们,只要我们过了这个关,我们就可见“光明”了。今天看来,确实有了这个基础,现在做许多方面,明显好多了。 集团的HR部门:核心人才建设、政策导向、平台搭建 虞总介绍说,现在集团的HR部门主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抓住人力资源核心人才的队伍建设。集团人力资源部主要是抓好这些干部的考核、培训、招聘、留用、激励。TCL集团现有五个产业群,也叫事业本部,各个事业本部的高层主管都在核心人才队伍范围之内,各事业部、各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也在这范围内,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自然也会带动各公司和各事业部的人力资源工作。 另一方面是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虞总认为,通过政策的实施,会在企业中沉淀出一种机制。拿“以岗定薪”这项政策来讲,以前TCL在薪酬方面实行的是“官本位”,也就是说,如果职位同是部长,薪酬就差不多,但实际上,部门不同、面对的行业不同,贡献自然也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这种薪酬政策的不合理带来的结果是不该走的人走了、该走的没走。现在施行的新政策是“以责定岗”、“以岗定薪”,合适的人留下,不合适的就离岗,不再是靠人,而是靠制度实现人员的正常流动。 第三件事是平台建设。虞总说: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每个企业的HR部门要满足企业的发展都有点欠缺,但把集团各企业的HR在整个集团的层面上共享就完全能满足各企业的需求。比如,每年各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作许多的项目,比如有的企业在做薪酬管理体系,有的在做绩效考评,有的在做岗位分析,有的专门做培训体系建设,各个企业都在动,因为各企业都有它最为亟需要解决关键问题,集团的人力资源部可以发挥自己的号召力,提供平台,让集团下属的各企业进行经验的分享和交流。这在一方面节省了整体的运作费用,另一方面对于该企业来讲也是个重新总结的过程。去年年底开始,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更是变被动为主动,根据各个企业的HR人员能力、需求,主动分配。虞总概括这种作法的好处是:它不是分苹果,而是思路、方法的交换,这种交换的结果是越交换越多。
虞跃明小传: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兼人力资源部部长。 95年底加入TCL,在总裁办工作。 96年, TCL电器销售有限公司重组,他被委任该公司人力资源部长,三个月后,因工作需要再次调回总裁办,担任总裁办主任,直到2000年7月 。99年成为集团董事。 2000年7月正式回人力资源领域,负责集团的人力资源工作。 进入TCL之前曾在电子类企业做进出口方面工作,有近20年企业管理经验。81年开始对行为科学产生浓厚兴趣,84年已经出版了一本人力资源管理的专著。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