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组织文化 >> 正文 |
|
|||||
我国HR的使用九大误区 | |||||
作者:佚名 人气:146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表示,当前中国在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优势这一问题上仍有不足,认识上存在“轻重不均”。 萧灼基认为,“轻重不均”体现在九个方面。 首先,重科学技术人才、轻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倾向较普遍。萧灼基认为,一个企业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人员,也需要管理人员;一个国家不仅需要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他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有些企业拥有众多科技人员和技术力量,由于没有好的管理团队导致人员流失、技术落后,从盈利变成亏损。因此应该改变社会上“重理轻文”的倾向,改变企业里面重科技人员、轻管理人员的倾向。 “轻重不均”另一表现在人力资源投资方面:重应用、轻基础研究;重高等教育、轻初等教育。 萧灼基指出,中国对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分配一直较少。二00一年基础研究经费只有三十五亿元人民币,应用研究和实验试验研究经费却高达二百五十多亿,差距较大。对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经费拨款更相差十倍以上,极不合理。由于研究费用不够,技术研发不够后劲不足,基础教育也不很扎实,影响了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 萧灼基还表示,企业对人力资源使用也存在认识误区:重使用轻培养、重学历轻实力、重年龄轻水平、重“海归”轻“土鳖”、重本地轻外地以及重男性轻女性。 他认为,企业认识上的“轻重不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才的流动。萧灼基说,各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只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才流动,才能够充分发挥国内人才的作用。限制流动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如今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从国外进入中国国内。这种竞争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本的竞争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萧灼基说,国外企业吸引人才靠三点:优厚的待遇、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培训条件。中国也应逐步采取政策留住人才,充分利用各类人才,使国家能够积极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样也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建设小康社会。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