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劳资关系 >> 正文 |
|
|||||
“民工荒”背后的思考 | |||||
作者:沈全利 人气:235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市场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产诸要素在市场的调节下自由流动,以不断的寻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目的。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一种,其本身具有双重性,同时具有人工投入和技术投入的双重特性。前些年在国家政策优惠的前提下,大规模的“孔雀东南飞”不但为东南沿海地区带去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出现了一批实用性的人才,这才有力的推动了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腾飞。“农民工”“打工妹”这个连打工者自己都不愿接受的名称,渐渐的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一种带有歧视色彩的称呼。城市建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这些打工者的血汗是分不开的,但这几年随着内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东南沿海的这种吸引人才的优势已不在明显,最终导致了今年上半年的珠三角地区的大规模农民工短缺局面的出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家政策立法的滞后,整个社会对农民工没有足够的重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国家劳动人事体制改革在相当一段时期没有把农民工包含在内,各地的劳动行政管理机构也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农民工讨薪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的情况在各地屡屡出现,甚至在某些城市的某些市民建议在公交车上等公共场所单独设立“农民工专用区域”,这真是人性的“可悲”,若没有这些“农民工”那来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宽敞的马路,这是偏见在作祟。 二、企业的短期行为在这其中有很大的作用。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并没有把农民工纳入企业的人事编制,尽管有些地方对农民工有些政策的保护,比如工作满多少年,工作技能达到什么水平就可以办理招调事宜及技能培训等在企业却得不到落实,高强度的劳动,干一段时间换一批人,不给农民工培训学习的机会,尤其在一些专业分工比较明确的用人单位更是如此,没有长期培养留用的打算,使一批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农民工不得已丢掉工作,回家务农,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农民工”短缺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不少企业对政府寄以希望,希望政府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不断有“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跨区域人才招聘活动,但我们这些企业有没有对自身作检查呢? 三、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的不断投入,也是造成农民工外流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地一些省份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乡镇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使不少农民离土不离乡,打工不进城,不但挣到外快,同时又可以照顾到了家里。同时,“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极力解决的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农民的负担再次减轻,极大的激发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虽然收入低些,但不要看别人的颜色,不会被别人看不起,因为农民工也有“自尊”,也希望被“尊重”。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在各地各企业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也应注重本地区本企业用工环境的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达到“双赢”。同时,我们的政府机关也要加大劳动立法,提高和保护“农民工”社会地位,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格劳动用工,规范社会的用工环境。只有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最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的问题。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