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薪资福利 >> 正文 |
|
|||||
薪酬沟通的七大误区 | |||||
作者:佚名 人气:144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和单个的员工相比,公司看似是“强势”的一方——薪酬和奖金都由公司制定和调整,员工似乎没有很大发言权,只有“接受”或者“离开”两个选择。但企业想要有效吸引和留住人才,就必须关注薪酬管理。在薪酬和奖金的沟通中,应该避免几个常见的误区。
就算公司不和员工谈,员工也会自己“琢磨”,与其不知道而且无法控制员工肚子里的“小算盘”,还不如开诚布公地和员工一起探讨如何共同“激励未来”,如何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职业发展之间寻求一种“共赢”的局面。 谈话就是走过场的套话 由于时间紧迫,谈话变成一刀切和走过场的套话。正规的薪酬或奖金沟通一般选在两类日子:员工加入公司的满周年日期,或是全公司统一地集中在某一天或几天内。若公司员工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显然采用前一种方式会带来操作上的繁琐和费时。多数公司都采用后者,且通常选在公司的一个财年结束后,以便于结合公司的上年业绩和下年目标进行薪酬调整和奖金考核。而这种方式最易带来的弊端是:在薪酬沟通的那段日子,主管们的工作量剧增,时间不够用。这样,能分给每个员工的关注就少些,谈话内容偏于'标准化'、应付任务和走形式。于是,沟通的质量就受了影响。 可以采取的对策有:将适用于大众的部分内容(如:企业和所在部门的全年业绩,明年的目标,本次调薪的原则和方案,等等)进行标准化和书面化,事先用内部通知等方式“昭告天下”。在此基础上再和员工个别谈话,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员工个人密切相关的业绩评价、薪酬奖金情况、以及职业发展等内容;同时也便于员工本人提前对谈话有所准备,有疑问的可借机澄清,有建议的可从容提出。如此量身定制、个人化的沟通,才更为有针对性和高效。 多层上司一起和员工沟通省时高效 有的企业总经理会亲自和每个员工进行一年一度的薪酬和奖金沟通,以示重视和关注。但要对员工的工作成绩进行贴切和细致的评估,只有其直线上司才更适合。譬如,某个基层操作工的谈话,就得要拉上生产线领班和生产部经理,再加上总经理,一起“三堂会审”。在层层领导的唬人阵势下,不但员工本人难以畅所欲言,只怕中层的干部也不敢放开了评论。如此安排,时间是省了,但大大牺牲了效果,反而欲速不达。 沟通中员工只做听众 有效的沟通都应该是双向的,薪酬和奖金方面的沟通也不例外,员工不应仅是听者。不管是员工的业绩评价、薪酬奖金情况、还是职业发展的内容,员工都有话可讲,也应该讲。同时,薪酬沟通还是个上司对下属进行coaching的机会,管理人员不要自己滔滔不绝,而应懂得聆听,鼓励员工表达看法和感受,然后给予认可或提出建议,帮助员工持续改进,也自然坦诚地交流员工个人发展的话题。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和反馈,既有利于薪酬体系的逐步完善,又能增强员工的受重视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 告知员工其个人信息就够了 现在,企业中各员工的薪酬,往往是不相互公开的。但对于分配制度、薪酬政策的信息,大家都普遍认可要公开、透明和沟通。那么,具体到单个员工,只把和当事人相关的信息告诉他,是不是就算“充分沟通”了? 里涉及到对“相关”这个概念的判断和一个“度”的掌握问题。或许,后勤部门的司机不需要对市场部主管的佣金激励方案了如指掌;但工作关系密切些的职位之间呢?比如,同在一个业务部门的员工,既有做市场销售的“前线”员工,也有做客服或行政支持的“幕后”人员。对这两类职位的员工进行考核的角度、方式、运用的主要绩效指标(KPI),和为他们设计的薪酬和奖金方案往往是有相当差异的。但这两类员工同处一个部门,面对共同的客户,是一起为共同的部门业绩目标并肩作战的“战友”,那就很有必要让他们了解彼此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方案。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