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招聘培训 >> 正文
软件企业人才培养印度有特色           ★★★ 【字体:
软件企业人才培养印度有特色

作者:佚名     人气:170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麦肯锡报告敲响警钟

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缺乏训练有素的毕业生,他们缺乏应用技能、英语水平低下,很难和印度的学生相比。

麦肯锡还预测,跨国公司在华招聘高质量员工将面临更多困难。麦肯锡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报告作者之一高安德表示:"中国的毕业生人数很多,但很少有能力胜任服务出口业的工作。"

该报告基于对83位人力资源高管的访谈。接受访谈者认为,中国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0%拥有为外企工作的技能,而相比之下,印度的该比例则达到25%。

  据麦肯锡称,中国每年新培养出约60万名工程师,是美国的9倍。然而,在中国160万名年轻工程师中,只有约16万名具备为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能为跨国企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比许多企业意识到的要少,而且由于中国经济强劲扩张,这些企业也面临中国本土企业争夺毕业生的激烈竞争。

该研究报告称,10年后,中国将需要7.5万名具备某种国际经验的经理人。中国目前仅有约5000名此类人才。 麦肯锡认为,印度掌握英语的程度更高,这一点将使印度比其竞争对手中国在实现技术上更胜一筹。印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外包中心。

从以上报告内容,不难看出,中国软件企业面临印度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显然聚焦点在人才方面。



人才产生体系需要借鉴经验

印度有大量的、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才。到欧美国家接受管理方面学习和培训的不必说,就是在印度本土就有6个比较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管理学院,其优秀的管理人才能保证印度企业有效地运作。

在各国的“硅谷”,印度的软件人才比中国的人才多。在美国、新加坡的“硅谷”,在台湾的工业园,打工的印度软件人才很多;印度的软件人才,极具优势,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都希望从印度引进软件开发人才。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健博士认为:中国的软件人才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很少有把开发软件作为终生职业来对待的。相比之下,印度在追求教育的心态方面就表现得很执著,一旦涉足软件这一行就把它当作终生职业,一般不会改行。

印度通过法律、税收、资金、设施等方面的倾斜,为软件人才就业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通过实行雇员持股、提高软件人才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等方式,使软件人才在印度本土找到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减少印度本国人才缺乏的危机。

而中国高校普遍存在软件教育脱离实际、软件教材陈旧的问题。目前软件企业的从业人员约40万左右,其中3/4以上来自于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计算机与软件相关专业,来自职业技术学校及各社会培训结构的软件从业人员尚不足总数的1/4,而且这些人所从事的多为软件销售、软件服务等专业性工作。这恰恰形成了中国当前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即软件

才的供应渠道单一。

但在印度,计算机教育从小抓起,全国2500多所中学开设了电脑课。强大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的结果是,每年有10多万名计算机工程师在大学毕业后涌进各个软件公司。另外,大批能规范熟练编程的“软件蓝领”,使印度的软件企业形成了“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软件工程师→具体程序员”的合理化人才结构,从而确保印度处于质量-成本坐标系上的最佳位置。举个例子,如果一家软件企业招聘印度程序员,给应聘者出一套有基础概念和编程等题目的试卷,阅卷人会发现他们在编程题目上给出的答案几乎完全相同。这是印度对软件人才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教育的结果,这种人才更适合完成大型软件项目。

在印度,许多软件企业都通过设立自己的培训、教育机构,来提高现有人员水平,充实研发队伍,为企业发展储备能量。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