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招聘培训 >> 正文 |
|
|||||
给点阳光更灿烂 | |||||
作者:佚名 人气:19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透析我市使用、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的不足 □ 本报记者 陈绿原 人才对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但人才的引进和开发仍然不容乐观。如果以学历和职称来计算,目前我市人才总量有11.8万人,占每万人中的比例是373人,低于全省每万人426人的平均水平。全市各类专业人才总量仅占全省的7.7%,且结构不合理,有的行业在高级人才方面已到了“无米之炊”的地步。 由于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大量引进人才成为我市一大难题。一方面是人才的大量流失,一方面是人才难以引进,不仅是高级人才,一些实用型人才也是如此,进出相抵,缺口很大。对此,我市各地,特别是一些骨干企业,在使用和培养本土人才上做足了文章,通过使用和培养人才来弥补引进的不足。 留人重在留“心” 邵武福人林产有限公司是邵武市木材加工的骨干企业,他们引进的德国连续平压法生产线,目前仍是全国唯一一条此类生产线,技术工艺要求高,如果没有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福人”刨花板的名气和质量就不可能在全国名列前茅。 “福人”的人才队伍大多是企业自己培养成长起来的,总经理林拓夫说:“人才人才,先做好人的工作,再做才的工作。人的工作就是做‘心’的工作。”为此他给记者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几年前企业来了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干了不久就停薪留职出去闯“天下”,出去不到一年,他要求回到企业上班,企业接受了他。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提出停薪留职出去闯闯,企业也答应了,这次出去不到半年他又回来了,支吾地说还想回来上班。林拓夫想了想留下了他。当时企业里许多人不理解,议论纷纷。林拓夫说,这样做就是让他感到我们是诚心地希望他能为企业的发展做点事。这位大学生后来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被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 福人公司在人才上的用心,在于他们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才,不惜代价地培养人才。现任总经理助理的吴林生只是个中专生,但企业让他参与了企业自动化系统的改造项目,成为这个系统的权威,在五年的时间里连连升级,进入了公司的决策层。正是这种重用,外省一家企业用高薪“挖”他都不走,吴林生说他的心扎在了这个企业。这几年企业千方百计地让技术人员参加全国性的技术交流学会,仅出差费用一项每年企业就支出10多万元。林拓夫说,做人才工作不能太算经济账,如果纯粹以经济为标杆,人才就有压力,就不能发挥作用,还会“讨价还价”。工作的心境不一样了,能力的发挥也不一样。 “士为知己者死”,在引进人才上钱不是唯一的办法。我市有家民营企业,以20万元年薪引进了一个高级管理人才,指望人才给企业带来大的效益,但由于太算经济账了,忽略了人才的“心”的需求,不到一年这位人才离之而去。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人才应是全能的完人,把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个别的“完人”或“能人”身上,形成了一种对人才的依赖心理。事实上,人才就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也有弱点,也需要关爱。用一种方法依赖或拴住人才的做法都必将会失败。 “留人重在留心”,“心”的工作在于提供施展的舞台、提升进修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 ,解决生活、工作环境上的问题,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人才的大环境,再加上一定的待遇,“孔雀”就不会飞走。 有舞台就能出人才 戏曲界有句话叫“有舞台就能出名角”,人才工作也一样,给多大舞台就出多少人才。 光泽县一位教育界的县管拔尖人才,曾打算离开光泽到沿海去,那时,他在本学科的教学上很受学生欢迎,同事们也认可他的教学,但领导认为他是个不好“管”的人,多年未给予重视。新领导来了后,发现“闲置”他就可能让学校失去一位优秀教师,任命他为学校的德育处主任。在这个舞台上,他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把多年研究的教学方法传授给了大家,成为学科带头人。 人才的发现和成长都与提供舞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人们往往对本单位的人才有种“灯下黑”的误区,放着人才不用,又感到无处寻觅人才。人才专家指出,开发人才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提供舞台。 对闽北而言,给人才提供的舞台具有以下几种涵义:一是做大经济总量,形成人才流动的舞台。二是观念解放,搭建起人才都上台施展的机制舞台。三是营造宽松的环境,构造充分发挥和理解人才的舞台。 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是从一个固定资产只有200万元、濒临破产的山区小电池厂发展起来的。十几年前有些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南孚时,都感到企业规模小、离城区又远,很是委屈。十几年后的今天,企业还是远离城区,产品还是电池,但发展前景让各地人才乐于来此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也得益于一批批的人才,引进、消化、吸收了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碱性电池生产设备和研制技术,他们又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企业迈向世界中形成良性循环。我市一些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无不论证了这一点。 与之相反,记者在走访一些小型企业时,他们比其他企业都更需要人才,但在发展与人才的关系上,认识却十分模糊。一些企业主在人才问题上首先想到的是成本太高,“小本买卖划不来”,技术和产品十几年如一,不求更新换代,也不愿承担风险,有一种“三亩薄田有温饱”的满足。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别说给人才搭建舞台,就连企业的发展都成问题。 另一种错误认识是,一谈人才就想到高学历、高职称,而不注重为身边的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提供舞台。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上的墨守成规,使一些企事业单位失去了人才施展的舞台,有的企业单位一年就流失了近三分之二的大中专毕业生。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才的需要和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当一个人感到这里的工作充满创造性,充满挑战,他就不会放弃自己的工作,也不会放弃这种工作环境。 农村人才重在培养 这几年我市在实施“南平机制”中,在农村初步构筑了一个相对较高素质的人才群体,改变了农村以往人才匮乏的状况,形成了“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工作局面,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牵引农村发展。 迈向现代农业,人才依然是我们的瓶颈。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有与市场相对接的新品种、新技术。如何让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生产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农村基层党政干部引导作用很重要。随着农村粮改、林改、税改之后,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出现了知识老化、人员老化等现象,有的乡镇七八年没有进来一个年轻 干部,对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专业知识知之皮毛,难以指导。 今年上半年,光泽县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首先从培养党政人才入手。聘请专家到乡镇给党政干部办班,通过特色经济、依法行政、角色转换等方面的培训,对乡镇党政干部进行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知识的提升教育,使他们成为业内人、行家里手。止马、李坊等乡镇在培训中突出当地新发展的特色种养业,如巴西菇、药材、玳玳树、梅花鹿等,这些特色种养殖业在农村迅速发展。 在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上,光泽县把以往的电教片变“走过场”为“真实用”。开辟了一条电教片市场运作的新路子。以往的电教片往往是上面发什么,下面就送什么,到了乡镇、村就锁进深柜,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浪费了许多对农村人才培训的资源。市场化运作后,光泽县利用在乡镇兴起的音像出租店,依托他们流动电教片,农民要租片只要交10元押金,看完归还后押金还给农民,每月给出租店补贴200元。这个方法运行后,电教片从原来流通率不到30%上升到80%。李坊乡农民邓炳友就是通过电教片的学习、实践,成为村里有名的养蜂养猪能手,年产值7万多元。 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缺了人才这个基础就是空话。闽北的现实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培养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是当务之急。 改革与发展是引进人才的根本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我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曾湘泉认为,人才或劳动力的流动总是从低生产率岗位向高生产率岗位的位移。问题的关键在于面对流动我们制定什么样的政策,以确保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从客观上说,闽北在人才引进上无法与发达地区比待遇、比薪水,只有事业和机遇才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建设,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提供了舞台、拓展了空间。 今年7月份,是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求职时节,圣农集团这段时间接到了近百份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信。圣农的人才“洼地”效应,来自于圣农不断的发展壮大,今年省经贸委公布的全省百家重点工业企业名单,圣农集团榜上有名,这成为吸引应届大学生的又一热点。 20多年前圣农靠一个县级养鸡场起家,发展到如今的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南方规模最大的集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联合型肉鸡生产食品加工企业,肯德基中国南方最大的肉鸡供应商,新兴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使圣农集团虽地处闽北偏僻山区,但近年来每年都吸引了近百名大中专毕业生前来求职应聘。目前,博士生、硕士生、大中专毕业生占圣农集团员工总数的10%。 如果圣农只满足于一个养鸡场的现状,那么即使有再好的用人理念,也不可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才聚集圣农。发展就能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难点,如待遇、再教育、使用与引进等问题。 上个月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对我市人才的流动起到了促进作用。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须有科学的人才制度。做到这点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以改革促进制度的完善。 实施科学的吸引人才策略是促进发展的长远 计。在记者调查的一些已经出走或有此想法的人员中,待遇被认为是他们想走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是因为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有的是因为人文关怀不到位等等,而这些就要靠改革来解决。在记者采访的几家企业中,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人力资源部这一机构,这说明他们对人员的管理仍停留在过去劳工或人事管理的阶段,没有把所有的成员都视为人力资源,通过各种管理手段达到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在能力,从而产生最大化效益。 以感情、待遇、环境、事业留人,首先必须有事业。对现代人来说,感情是重要的,待遇是基本的,环境是必须的,事业是永恒的。“四个留人”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更进一步说,是否可以从逆向思维来看这个问题,工作和生活对于人才的期望是什么?这种期望对人才对一个地方有何意义?当一个人意识到生活对他的期望时,他就不会放弃他的使命,更不会放弃他的工作。这才是真正留人才的根本答案。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