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招聘培训 >> 正文 |
|
|||||
网络招聘-超越同质化竞争? | |||||
作者:许飞 人气:201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2005年,网络招聘已经走到了变局的时候。 中国网络招聘产业一直在往前走,多年来的积累也造就了网络招聘产业在2004年2005年的红火,51job在纳斯达克上市,中华英才网也以股权置换的方式获得了monster50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 但是,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招聘,就是两个字:“沉闷”。网络招聘其实在国内是表面上看缺乏创新的互联网产业,中国1660多个人才网站都是单一的模式,而这种源于国外的monster的类似中介平台的网络招聘模式从1998年就已经在国内存在了,到了2005年已经遍地开花,因为模式的复制很容易,技术壁垒低,大家都在做同质化的网络招聘。 2005年已经开始在变!互联网的变革带动着网络招聘的变革。 因为,2005年中国互联网已经超过一亿网民。互联网本身已经积累了足够的量走到了质变的点上。我们看到互联网这两年有很多改头换面的东西,不光是门户在前台,例如web2.0,搜索,电子商务以及无线互联和垂直化专业细分都已经走到了互联网的前台。 而网络招聘随着互联网发展必将进入新的阶段。网民从千万级别跃升到2005年过亿的网民,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的背后是网民的不断成熟化和主流化,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应用的不断深化和日益多元化。正是网民需求这一强劲动力推动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变化,而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飞越。从历次CNNIC的统计报告看,网民获取求职招聘信息都是占有25%左右的份额。这说明网络招聘是互联网上网民广泛采用的服务。因此,网络招聘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应用服务也在平静中孕育着新的变革。 2005年9月,互联网实验室推出《网络招聘未来之路-中国网络招聘研究报告》对中国网络招聘市场进行了全面扫描。实际上也是站在产业立场上和业界思考同样一个命题:网络招聘,究竟凭什么超越同质化竞争? 是专业化细分服务?是web2.0?是垂直搜索?是无线互联?还是其它?但是一点可以肯定,市场集中化程度将会提高,网络招聘产业面临着大洗牌,传统模式下的网络招聘企业将面临整合,小的公司将被收购和退出,剩下的将是强者、专注细分者和模式创新者。 2005中国网络招聘总体格局 2005年总体上,中国网络招聘产业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都很大,发展的宏观环境有利,即将迎来其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以前程无忧为代表的大型综合人才网站在竞争中仍处于优势地位,地方和行业网络招聘市场竞争格局逐步明晰,以英才网联为代表的专注于行业细分市场的人才网站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南方人才网等地方人才交流中心旗下的人才网站发展势头也不可小视。而新的模式在互联网2.0(web2.0)新理念以及2005的互联网垂直化以及搜索热浪下开始涌现苗头并茁壮成长。 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第一阵营为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大型综合人才网站;第二阵营为具有区域或行业影响力的人才网站,包括南方人才网、卓博等立足地方向外拓展的人才网站、以及地方和行业人才网站的代表——浙江人才网和英才网联旗下的建筑英才网;其他人才网站可列入第三阵营, 响力较弱或限于某一城市。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新模式的网络招聘网站已经开始展露头角,例如垂直职业搜索和web2.0架构的网站,基本国内和国外在同步发展,而国外这些网站已经获得了总计数千万美元的投资,这些新的模式将冲击现有格局,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已走向细分,行业和地方招聘市场发展迅猛。中国网络招聘细分市场格局如图。 网络招聘超越同质化竞争的秘密武器一:细分和专业化服务 细分和专业化服务是网络招聘未来的趋势。而其根本动力是能提供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本土化、专业化服务。 网络招聘用户数量的增长使得市场需求结构导向发生了变化,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导致用户选择的多样化,使得用户对传统网络招聘的满意度在降低,用户越来越挑剔。如何在共性需求下尽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是网络招聘服务公司思考的难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网络招聘也在细分,从行业到地域到专业领域,因为即使一个细分的市场也已经足够庞大能够支撑起服务公司的运营。这是网络招聘的一个发展趋势。 现有网络招聘企业都很粗放,客户的价值体验很有限,这里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例如,国内即使三大人才招聘网站,其市场营销管理以及客户服务、专业细分都还做的很不够。 相比国外网络招聘公司,其专业化营销和电话销售、个性化简历的模板化处理、行业细分、地址薄的充分利用,本土化服务等等差距很大,国外通过这种专业化服务本土化服务能够提供客户满意的增值服务,像monster甚至个人会员的收入占到了三分之一,而国内网络招聘公司完全可以从现有规模中挖掘潜力。 英才网联可以作为一个细分和专业化服务的网络招聘的值得国内同行借鉴的案例。英才网联专注于行业网络招聘走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其武器就是细分市场下的专业化服务,把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 英才网联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是建筑英才网、金融英才网、IT英才网、医药英才网、化工英才网等英才网联旗下的14个分行业网站可能有很多人知道。英才网联实际上是这些分行业人才招聘网站的公司主体。 英才网联分行业网络招聘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细分市场提供专业化服务,每一个行业是一个细分市场,通过将主流的网络招聘的商业模式应用在行业中,整合业内资源,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和营销,从而在细分市场中取得领先的市场份额。在某一个行业细分市场取得领先后,接下来在其它的行业的细分市场中复制这种模式,这样能够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同时通过专业化服务和成功经验在细分市场中取得领先。通过这种方式,纵向服务不断深化,在细分市场中领先,同时横向共享资源低成本扩展来扩大规模。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网络招聘会进一步细分,超越同质化竞争的一个有力武器就是找到细分市场做专业化服务。地方和行业这样细分的网络招聘公司是有机会的,他们能够更加贴近用户,提供本土化更专业化的服务。国外也有这样的趋势,网络招聘公司都在更加贴近用户。 网络招聘超越同质化竞争的秘密武器二:模式创新 从9 年到现在,网络招聘的基本模式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是说网络招聘没有变化,而是说基本模式没有太大的变化,简单说网络招聘的基本模式就是51job或者说是源自国外网络招聘鼻祖的monster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一个中介平台,然后找企业收费,这是合理的模式:大量用户登陆注册信息寻找工作,企业付费来发布招聘信息接收简历,而中介平台则为双方提供满意的中介服务。 就商业模式而言,以国外的monster和国内的前程无忧为代表的门户型商业模式仍是主流,以国外的dice.com和国内的英才网联为代表的专业型商业模式也蓬勃发展,并创造了较高的效率。同时,网络招聘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丰富之中,出现了vault.com为代表的个人收费的模式、以linkedin.com为代表的web2.0浪潮中产生的融合社会网络概念的模式、专业的工作搜索引擎模式以及indeed、simplyhired等垂直职位搜索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这些网络招聘新兴网站最近获得投资引起业界关注,本身这些网站也在高速成长。jobster、simplyhired和indeed在2005年都获得了风险投资。 8月底,jobster获得了19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jobster在7月份收购了另外一家垂直搜索的专业网站workzoo.com。之前,indeed和simplyhired分别获得了50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的投资。而有意思的是,现已被yahoo4.36亿美元重金收购的hotjobs也推出垂直搜索,搜索网站之外的职位。 在国内一些不同于51job的新的模式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垂直职位搜索和web2.0社会网络形式的网络招聘企业:搜职网、职友集和联络家等。发展速度很快。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本身的不断发展创新,网络招聘模式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而这种模式创新的背后则是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更有效率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用户社会化、个性化和方便便捷的需求,在满足这样需求的前提下开发定向广告、专业服务、收费排名、无线增值和其它增值业务,很可能会走出一片很大的天空。 未来三年对网络招聘的预测 站在今天互联网一亿网民的起点上,我们展望网络招聘的未来,可以预期的变化是: 1、未来三年是网络招聘格局重整的三年。网络招聘格局将越来越集中化,综合五强、细分市场的前两名都有机会,而大批中小网络招聘网站将被收购或者消失,国内网络招聘专业网站数量开始做减法,将有减少的趋势,未来生存的不会超过300家。而国外网络招聘的巨头,例如除monster之外,已经被yahoo收购的hotjobs等可能借助雅虎中国平台以及阿里巴巴整合本土资源推出本土化的服务,这将是未来的一个变数。 2、渠道为王,未来三年的强者在于渠道铺设建立的强者,而不是吸引眼球,网络招聘是扎扎实实的服务业,是人力资源专业服务,所有网络招聘公司要明白这一点才能生存发展,而做到这一点是要凭借专业精神和贴近用户的高效的渠道建设,针对细分市场更加专业化的服务。 3、2006年将迎来一波网络招聘的新一轮投资热潮,而这个热潮是由web2.0和垂直搜索在网络招聘领域结出的应用果实推动的, 期国内这类的网站会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而在未来三年,这类网站将会有一家佼佼者能够脱颖而出凭借模式创新者的角色进入国内网络招聘服务业的第一集团,而其它的同类公司将会被强者整合融合。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