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招聘培训 >> 正文
让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养人的习惯和观念           ★★★ 【字体:
让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培养人的习惯和观念

作者:佚名     人气:16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企业生命周期的观点指出,每个公司的存在时间是有限度的。就像生物体一样,企业也要经过诞生、成长和死亡等各个阶段。许多因素能终结它们的存在。据调查,在中国只有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可达到7.5年,更多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则只有2.9年,而在欧洲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已达40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入世所带给中国企业的巨大冲击,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企业虽有自己特有的生命周期,但企业一旦失去了持续盈利的能力,企业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这表现出来的已不再是一个英年早逝的问题,而是一个幼年夭折的问题。可以这样讲:公司价值的终极目标就是让企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战略,二是制度,三是文化。

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战略制定通常的内容关键是界定你要从事什么样的经营领域和在这个领域的追求,这其实非常重要,往往是决定不做什么比决定做什么还要难,因为有100个选择机会,你等于要放弃99个,放弃99个要远比选择1个难。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更需要我们的企业家具备远见卓识的眼光和系统性的思维。

不可否认,中国企业创办和发展,带有较重的投机性,这与环境有很大关系。中国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个发展从一次创业来看,是国家的政策导致的机会,它的战略是一种创造的机会。早期的企业在原始积累过程中,大都经历了一个暴力时代,盈利空间很大,所以决策的潜在机会成本比较小,也就是说,有10个机会成功5个就可以盈利;现在进入了二次创业阶段,已经是一个微利的时代,激烈的竞争导致利润微薄,这种情况下,决策的潜在性大,有10个决策8个成功才有盈利的可能,一个决策失败甚至可以遭到灭顶之灾。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大多企业的管理问题就主要集中在战略和运营层面上,而不是策略问题。因为这两个层面的问题都要求企业家有系统性的思考能力,对于那些只靠个人胆识和勇气起家的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早一批成长起来的企业都未真正经历过市场的培育,很多企业家也没能经历过市场竞争的历练,大都缺乏远见的战略方向,经营决策主要以机会为导向,缺乏可持续的成长方式,盲目贪求大而全,缺乏独到的核心能力建设。表现出来更多的是竞争性消耗,缺乏战略性思维和共识,主要靠强权领导而不是战略领导,无形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企业要持久发展,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核心制度

企业内部就如同做布朗运动的电子,我们必须用外界力量(电磁)来引导他们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企业运营管理亦是如此,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战略引导下,让企业内部做规范有序的运行,这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制度的作用。

中国大多数企业在管理运营层面是一种以贸易带动生产的形式,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的很多国营企业严格来讲就是一个工厂,很多民营企业也是这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和企业。以贸易或

代工起家的大部分企业,工厂的组织形态远远胜于公司组织形态,条块分割,反应速度降低,没有形成职业化的系统,从战略运行到经济反馈都是断裂的,价值链也形不成闭环。各部门各自为阵,无法有效协调和统一管理,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难以实行大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的众多企业虽然具备做大做强的愿望,但没有具备做大做强的方法。

企业的做大做强需要完成“两力”的建设,一个是领导力,另一个是执行力。领导力的建设是强化个人威信,而执行力的建设主要是强化个人的行动力,而这两者都不具备可持续性。

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其根本的转变就是要从战术领导逐步演变成战略领导。第一,做好战略决策;第二,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第三,把握住关键结构的程序,如财务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等等一些关键的程序。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