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招聘培训 >> 正文
职场培训成“补品”           ★★★ 【字体:
职场培训成“补品”

作者:佚名     人气:147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进入后学历时代,学历之外的“素历”(一个人的素质训练经历)将被用来证明你比别人优秀。随着社会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学历将不再作为选人的首要衡量标准。更有一个背景不容忽视,我国入世后,如果说过去的人才竞争属于“远距离竞争”的话,那么现在已成为“近距离竞争”。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就没有出路。

职场冲浪流行“大补”

任职于一家新兴媒体的齐小姐正处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但恐怕谁也想不到,她正琢磨着是否要换个地儿。“几年来,单位给了我施展拳脚的机会,事业有了一定基础,但问题也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我感觉自己快被掏空了,要想突破必须去充电,但单位没有正规的培训计划,即使是自己掏钱,工作的繁忙也不允许。”在我们身边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员工的专业及素质培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自掏腰包参加各种培训,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个每一分钟都需要与人竞争的社会,“你要么永远不能休息,要么就永远休息”。

在形形色色的招聘广告里,我们看到,“培训机会”被写在了显赫的位置。没有培训机会,使单位的魅力大打折扣了。

事实上,在单位不能满足自己时,有心计的白领们早已自掏腰包开始接受“再教育”。工商管理、计算机、财务、英语等都是比较热门的项目,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作一种“补品”。在以后的职场冲浪中,这些培训将化作各种资格证书,在求职或跳槽时增加自己的“分量”,有时学历证书反倒排在了后头。

充电市场空间多大

后学历时代,各种实用性和提升性培训显示出了广阔的市场潜力,资格证书的升级换代可作证明。首先是洋证书受宠。以会计为例,由原先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证书发展到现在的金融分析师、保险分析师到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些洋证书逐渐成为外企求职的“硬通货”。虽然培训费用昂贵,但有优厚的薪资回报,一掷千金倒也值得。

其次,部分认证已经由学校认证、社会认证转向企业认证。惠普、诺基亚、爱立信这些著名跨国企业相继在海外设立商学院,招收MBA学员,报名出现人满为患的场面。

此外,证书层次也在不断高移。以计算机认证培训为例,计算机初级、计算机中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网页设计师、软件工程师、MCP系列微软认证、CISCO认证、IBM认证、SUN认证等证书形成由低到高的一轮又一轮的计算机培训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可选择的各类资格证书达300种以上,并且每年出现50种以上新的证书。

另据调查,终身教育已经成为继休闲、旅游后的又一大消费热点。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分别有30%的消费者和18%的消费者正在进修电脑和英语。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