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正文
期权激励 看上去很美(上)           ★★★ 【字体:
期权激励 看上去很美(上)

作者:佚名     人气:16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业绩评价成为整个期权计划中难度最大、分歧最多的部分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启动,对上市公司的高管推行股权激励机制也已是箭已上弦。

  继紫江企业和清华同方在试点方案中提出了股权激励之后,在已公布股改方案的31家二批试点公司中,金发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恒生电子、中化国际、中信证券四公司在股改方案中“捆绑”了股权激励计划。

  然而,虽然被赋予了很多美仑美奂的功能,但由于缺少考核机制的“硬伤”,期权这个国外制衡企业经营者的利器,多半将依然会变成“四不象”。

  股权激励箭已上弦

  紫江企业是首批试点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之一,而对高管推行期权激励就是它竭力全流通的一个目的。紫江企业董事长李说,紫江企业的股权分置改革,将对公司运行机制、发展模式、股东关系、股东行为以及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而对管理层实施期权激励的方式,将因管理层业绩评估得以通过资本市场而实现。

  与紫江企业实际控制人沈雯的想法类似,清华同方股权分置改革书中也明确表明“积极实现股票期权,建立灵活、多层次的长效激励机制。”其实,股权分置试点在久呼之下的正式启动,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背景就是为了在上市公司中推行期权。

  来自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的信息显示,国资委正在草拟《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点办法》。与此同时,针对境内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一份名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已制订完毕,并向有关上市公司、券商、律师和会计师征求意见。

  在5月17日召开的“财富全球论坛#zhPoint#公司治理”专题研讨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方星海明确表示,国有企业负责人应拥有公司一部分可交易股份,从而将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以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而在5月19日由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把解决股权分置与对经营管理层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也是集中的话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进期权激励制度,显得民呼官应。不久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对于国有企业的股权或期权试点工作,国资委正在积极研究制定专项办法。股权或期权激励试点,属于国家确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内容,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求的具体贯彻落实,目的是要在国有企业中推动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除了国资委的积极推动外,限制期权激励的《公司法》相关条款也在此次修订中有望得到更新。显然,这一重大修改化解了期权激励需要的股票来源难题。

  虽然现行《公司法》限制了上市公司不以注销为目的的股份回购行为,但包括光明乳业(资讯 行情 论坛)、广州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等在内的约60家上市公司已经程度不同的实行了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机制。
  激励与绩效没挂钩

  由于考核机制等方面存在“硬伤”,同样用于激励企业管理层的MBO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没人料到的橘枳之变。因此,期权这个国外制衡企业经营者的利器会否重蹈覆辙,无疑惹人关注。

  MBO理论认为,企业成功实施MBO后,将使管理层具备追求产权增值的内生性冲动,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然而,对2001年之后多家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MBO并没有给它们带来经营绩效的提升,一些企业的经营绩效,甚至在实施MBO后出现了滑坡(详见《上海国资》2005年第五期封面文章“MBO神话覆灭”)。

  大面积实施MBO被叫停,表面原因是企业管理层“自卖自买”的定价问题犯了众怒。其实,相关公司没有改善绩效,才应该是最令各地国资部门无法交待的难题。说到底,对管理层激励后能否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才会直接影响人们对激励措施本身的效果评价。尽管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特别强调期权与MBO有本质区别,但前者显然同样逃脱不了绩效升降这个核心所在。

  2004年,在电力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情况下,不少以电力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不过,广州控股却是电力行业中一家另类的上市公司。该公司2004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34.52%,但净利润却下降了2.53%。

  尽管2004年已经是广州控股净利润连续两年下降了,但公司高管的薪酬却连年大幅攀升。2004年,该公司有2名高管的年收入达到了48万元以上,最高者更是达到51.5万元,这比2003年最高的39.6万元增长了30%。最让人触目的是,广州控股还在2004年报中表示将提取1600万元设立激励基金,以对董事、监事和其它管理人员进行期权式的“重奖”。

  事实上,激励与绩效不能挂钩的上市公司又何止广州控股呢?亚通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2004年的净利润下降了8.86%,而公司薪酬最高的三位高管的收入却增加了206.94%;上海贝岭(资讯 行情 论坛)2004年的净利润下降了28.66%,但前三位高管的薪酬上升了51.25%;金宇集团(资讯 行情 论坛)2004年实现的4419.99万元净利润与2003年基本持平,而金宇集团高管的报酬总额却增长了8倍,从2003年的98.4万元飙升至2004年的803万元,相当于公司2004年净利润的18%。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