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正文
企业的激励制度为什么效果不好?           ★★★ 【字体:
企业的激励制度为什么效果不好?

作者:佚名     人气:238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一些国内企业经常说,我们也制定了福利和激励机制,可是效果不好,这是为什么?

  首先,国内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实际上对福利和激励机制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有钱就能起到激励作用,而没有真正学会使用钱。

  一个企业的老总就曾经发出过这样的疑问:我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工资很高,可还是留不住人。其实,员工在刚拿到高薪时可能会感激老板,但时间长了,他会认为理所当然,甚至还会向老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他要么走人,要么消极怠工。

  如果老板将这笔一次性的工资分两部分发给员工,一部分是工资,一部分作为对他考核的奖励,为得到激励的那部分员工就会努力工作。管理者在考虑激励员工时,应该把钱的比例缩小,而更多把福利和激励机制同员工的心理需求联系起来,这种激励才会更有效。现在许多外企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让员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福利形式,对吸引和留住人才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的福利项目还是一刀切,缺乏灵活性,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在国外采取的是自助餐式的福利制度,根据员工的岗位级别、贡献大小设立相应金额的福利账户,员工可以根据公司提供的金额和项目选择福利项目。这种福利方案的设置使福利由保健因素转变为激励因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保证。

  再次,国内一些企业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比如有的企业认识到期权制是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好办法,也想在企业中实施期权,但其连基本的管理基础都没有,又如何能实施期权??

  管理分为经营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它对企业的要求很高,也就是对员工和管理者要求都高,而处于经营管理阶段的企业搞期权肯定是不行的,不符企业的实际情况。还有就是由于体制的限制,使得很多企业对现有的福利和激励机制很难做大的变动,实行期权更是很遥远的事。

  与国外发展历史长、管理成熟的大公司相比,中国企业对福利和激励机制的研究和实施起步晚,尤其对类似自助餐式的先进的福利方式应用时间就更短,在理论和操作上比较模糊,处于探索阶段。

  而忽视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也使国内企业在制定福利方案和激励机制时,难以做到细致和具体,不能符合员工的需要。

  中国即将加入WTO,竞争也将会带来机会,我们完全可以把外国好的经验拿来,结合中国文化和国情,为我所用。还有就是企业要有做“百年老店”的意识,除重视目标管理外,更要重视对员工的管理,让员工对企业满意。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上一篇财富:

  • 下一篇财富:
  • 打造全球最全最实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的理念   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