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正文 |
|
|||||
绩效管理之问题篇(一):怎么会成了公司政治? | |||||
作者:冯宗智 人气:159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公司政治平时就是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下,人们一起为某个明确的目标和谐地工作——这自然是绩效管理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基本不可能实现 一个销售职员接到了一个咨询电话,客户询问的是一个新产品性能。 销售员说:“我不清楚,我需要给你去查一下。” 客户觉得受到了慢待,在他的理解中,卖的人不清楚自己的产品,客户更无从知道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了。 客户于是就做了投诉,理由是销售员不了解自己的产品。 对于这样一个电话,完全会有不同的解释。 这名销售人员的主管经理认为,公司的产品不断更新,销售员对这个产品可能不太了解,告诉他一下就可以了,那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公司的人事部门却不这样看,人事部门有一个十分量化的数据表,就是考核员工的客户投诉率,专门统计在一个时期内,有多少客户以电话、书面或其他形式投诉销售员。 这个评估会让主管业务考评的公司领导非常为难,一线经理认为不应算投诉,不应纳入考评,人事部认为在绩效上数据是真实的,应该完全纳入考评,实在没有办法摆平。 这只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但绩效考评经过繁杂形式的演变,就成为了公司政治工具。 那么,绩效考评怎么同公司政治扯在了一起?绩效考评成为公司政治对公司会有什么影响?当对考评发生争议时谁有最终的解释权?考评的目的到底是要做什么? 绩效考评是公司政治工具? 公司政治平时就是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下,人们一起为某个明确的目标和谐地工作——这自然是最理想的情境,但基本不可能实现。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争端四起,紊乱发生,政治就成为显性的意识和手段。公司政治的激化往往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利益团体打破了平衡,而又不能与原来的体系或者利益团体达成和谐共处,建立起新的一套真正有效用的控制系统。 绩效考评最易成为公司的政治工具。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郭菡认为,如果部门之间有矛盾,评估体系有问题,各个部门就会以各种手段来相互制约。比如说,销售是有旺季和淡季之分的,人事部在指定考核目标时,就应很好地去考虑了这一点。如果人事部和销售部之间有矛盾的话,人事部在指定目标的时候就会不考虑旺季和淡季,就拿旺季指标来考核销售部。 在郭菡看来,在开始制定绩效考核的时候,操作前员工一定说不合理,但是老板最后决定要实施,员工这才赞同。在实施过程中老板和其他部门会对一个条款有一些不合理解释,最后发展成法律最终解释权,绩效管理演变为公司政治。 事实上,绩效管理提倡考核的公平性,提倡考核促进员工之间的竞争,激发员工的士气,但是,这样的考核手段却使得员工的士气不断在衰竭。 公司政治要讲平衡? 在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张立兴看来,考核团队更容易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公司政治不是一个贬义词,关键是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政治环境。 有序竞争、通力合 、能者上不能者下是公司理想的政治环境,人人自危、勾心斗角、小人得志是公司糟糕的政治环境。张立兴认为,公司政治环境的好坏,也会决定员工是否能很好地为企业服务,在不太好的环境下,企业想出钱让大家出去玩,可能大家都不愿意去。如果企业的工作环境十分好,就是企业不花钱,员工也自己想集体出去玩。 张立兴认为,既然是公司政治,就要讲平衡,比如销售部需要财务和行政作为服务支撑的,如果部门之间不和,销售部结帐时,财务部说过几天;销售部用车时,行政部早就把车发出去了,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是企业在考核中出现的偏差。绩效考核要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销售员的目标管理不全面,从长期利益来看,企业的销售行动还要继续。如果考核不公证得罪了员工,其实就是得罪了客户,销售在和客户进行沟通时,就可能挖公司的墙角。 到底拿绩效做什么? 为什么要考核?这是一个企业里经常会忽略的问题。很多企业的人不知考核的目的是什么?而且越到中下层,越说不清楚,他们的回答最多的就是:“年底发奖金嘛!” 除此之外,有的企业希望通过绩效管理解决薪酬分配问题,有的企业希望通过绩效管理解决管理混乱问题,有的企业希望通过绩效管理解决员工流失问题。 这些企业目的各不相同,但方向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改善公司的管理环境,通过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来解决困扰企业、让管理者头疼的管理问题,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有专家分析说,目前多数企业所采用的部门主管考核下属员工业绩系数的考核,这里面有两个弊端: 其一是部门主管的考核具有特权性,主管们在实施考核时往往具有主观片面性,这样所谓的听话员工或者宠爱员工得分系数相对较高,而其余人选自然分数较低,长期以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受到压抑和打击,或者干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讨好领导这方面来,于是业绩考核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用。 其二是部门主管老好人,由于同在部门共事,因此不愿意得罪人,何况工资与奖金发放损害不到其个人利益,于是干脆全是高分、拉扯平均,长期下去,工作表现努力、业绩优秀的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受到打击,随即产生集体混日子的现象。 总的看来,把绩效能力的提高和涨薪放在一起讨论,容易造成绩效管理方向的偏离,使员工认为绩效考核的作用仅仅是为了确定涨薪的幅度。 附:绩效考评六大误区 误区—:绩效考评就是对人进行考核 过去我们在搞考评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评价,如某人表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现代的绩效考评则强调:我们不是考核人。对一个人进行考核,也并不需要考核他的全部,只需考核这个人与组织目标达成相关的部分。 误区二:绩效等于业绩 不能把绩效等同于业绩,把绩效考核简化为对某几个财务指标的考核。对一个员工的绩效考评,并不简简单单就是指一两个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它包括很多内容,至少要有来自客户的指标、来自管理方面的指标、来自学习发展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正确地评价一个人对于组织的贡献和价值。 误区三:考评就是为了发奖金 从国际企业最 行的情况来看,绩效考核有两大目的: 第一:绩效发展。即促进员工在绩效方面的不断提升和改变。第二: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也就是说,绩效考核的结果,是用来和奖金、薪酬、人员的任用、晋升等人事决策挂钩的。 对中国企业目前而言,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好要掉个个儿。 误区四:考核者是人力资源部 谁是考核者?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员工的直接上司。谁离员工最近?谁个时给他布置工作?谁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毫无疑问,是他的上司。 误区五:及早进行360度考核 360度考核在中国现在不能搞,因为搞它需要有足够的条件。 360度考核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三稳定,即企业的战略相对稳定、组织架构相对稳定、人员相对稳定。而中国的企业大部分处在成长期,内外部的情况变化都非常快,造成了企业的战略变化很快,组织架构经常调整,人员更是像走马灯一样地换来换去。 误区六:部门内的考核权应该下放 员工的考核可以放权给部门来实施,但考核方法公司还是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如果都交给部门,相当于把各个部门割裂了,导致各子公司的情况相当于内部承包制,形成很多麻烦,一方面是各个部门都拼命向上面争钱、争资源,但另一方面呢,遇到风险和问题的时候,就往上级推。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