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人力资源 >> 绩效考核 >> 正文 |
|
|||||
试论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 | |||||
作者:刘云祥 人气:503 全球最全的财富中文资源平台 |
|||||
知识型员工一般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单位(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的本质特征是拥有知识资本这一生产资料,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是知识所有者。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个承担全市行政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及科研、卫生监测检验、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等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防治机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到职工总数的90%以上,可以说是一个知识型员工聚集的单位。本文试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并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法上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一、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1.较高的个人素质 今天的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不再是仅仅出卖劳动力的“机械”,不仅对于专业知识,而且对于经济、管理等都有较多的认识,掌握着最新的技术。 2.很强的自主性 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与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被动地适应设备运转相反,知识型员工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而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 3.有很高价值的创造性劳动 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4.劳动过程难以监控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不可能,也没有意义。 5.劳动成果难于衡量 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劳动过程难以监控,而且也往往因为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依赖很多因素,包括同事、团队的协作完成,因此劳动的成果一般难于衡量。 6.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 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往往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单位或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展现自我价值。 二、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概念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这一定义包含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组织成员的各种需要,即通过系统的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2.科学的激励工作需要奖励和惩罚并举,既要对员工表现出来的符合单位期望的行为进行奖励,又要对不符合员工期望的行为进行惩罚。 3.激励贯穿于员工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对员工个人需要的了解、个性的把握、行为过程的控制和行为结果的评价等。因此,激励工作需要耐心。 4.信息沟通贯穿于激励工作的始末,从对激励制度的宣传、员工个人的了解,到对员工行为过程 控制和对员工行为结果的评价等,都依赖于一定的信息沟通。单位内部中信息沟通是否通畅,是否及时、准确、全面,直接影响着激励制度的运用效果和激励工作的成本。 5.激励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组织预期目标的同时,也能让组织成员实现其个人目标,即达到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在客观上的统一。 三、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基本原则 1.目标结合原则 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2.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精神激励为主。 3.引导性原则 外激励措施只有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才能取得激励效果。因此,引导性原则是激励过程的内在要求。 4.合理性原则 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要根据所实现目标本身的价值大小确定适当的激励量;其二,奖惩要公平。 5.明确性原则 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明确。激励的目的是需要做什么和必须怎么做;二是公开。特别是对分配奖金等大量员工关注的问题时,更为重要;三是直观。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时都需要直观地表达它们的指标,总结和授予奖励、惩罚的方式。直观性与激励影响的心理效应成正比。 6.时效性原则 要把握激励的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 7.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员工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员工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 8.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主导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其激励强度才大。因此,管理者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四、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法 一提起员工激励,很多人都会想到涨工资或发奖金。实际上激励是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激励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物质激励(涨工资或发奖金)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其实还有许多其他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激励的性质不同,把激励分为四类,分别为成就激励、能力激励、环境激励和物质激励。 1.成就激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工作时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特别是对知识型员工而言,工作更多的是为了获得一种成就感。成就激励是员工激励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作用不同,我们可以把成就激励分为组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绩效激励、目标激励和理想激励六个方面。 (1) 组织激励 在单位的组织制度上为员工参与管理提供方便,这样更容易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管理者首先要为每个岗位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和权利,让员工参与到制定工作目标的决策中来。在工作中,让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过程享有较大的 策权。这些都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2)榜样激励 群体中的每位成员都有学习性。单位可以将优秀的员工树立成榜样,让其他员工向他们学习。虽然这个办法有些陈旧,但实用性很强。就像一个坏员工可以让大家学坏一样,一位优秀的榜样也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风气。 (3)荣誉激励 为工作成绩突出的员工颁发荣誉称号,代表着单位对这些员工工作的认可。让员工知道自己是出类拔萃的,更能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 (4)绩效激励 在绩效考评工作结束后,让员工知道自己的绩效考评结果,有利于员工清醒地认识自己。如果员工清楚管理者对他工作的评价,就会对他产生激励作用。 (5)目标激励 为那些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设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向他们提出工作挑战。这种做法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激励他们更出色地完成工作。这种工作目标挑战如果能结合一些物质激励,效果会更好。 (6)理想激励 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是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热情。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理想,并努力将单位的目标与员工的理想结合起来,实现单位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能力激励 为了让自己将来工作得更好,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能力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满足员工这方面的需求。 (1)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对青年人尤为有效。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在许多著名的公司里,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正式的奖励。 (2)工作内容激励 用工作本身来激励员工是最有意思的一种激励方式。如果我们能让员工干其最喜欢的工作,就会产生这种激励。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的兴趣所在,发挥各自的特长,从而提高效率。另外,管理者还可以让员工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安排的工作,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 3.环境激励 (1)政策环境激励 单位良好的制度、规章等都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这些政策可以保证员工的公平性,而公平是员工的一种重要需要。如果员工认为他在平等、公平的单位中工作,就会减少由于不公而产生的怨气,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 (2)客观环境激励 单位的客观环境,如办公环境、办公设备、环境卫生等都可以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在高档次的环境里工作,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都会向“高档次”发展。 4.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的内容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种公共福利。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激励手段,因为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是普通员工的共同愿望,它决定着员工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同时,员工收入及居住条件的改善,也影响着其社会地位、社会交往,甚至学习、文化娱乐等精神需要的满足情况。 |
|||||
财富论今——新的理念 心的飞越 | |||||
| 设为首页 |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造就神话 | |
财富论今-http://cf.xinyuwen.com 苏ICP备0501330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