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语文版教案 >> 语文版九下 >> 教案正文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12
        ★★★
【字体: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12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5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  学会诗歌朗诵的基本方法并当堂背诵全诗

3、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体会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4、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1、诗歌所抒发的感情及作者独特的意象选择
2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难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安排]    一课时

[    ]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欣赏了李叔同的《送别》,一首低沉的诗词、一曲低沉的乐曲共同为我们讲述了别离的痛苦之情。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便是在无数的离别中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话剧,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从古至今,离别便成为文人骚客关注的话题,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近代诗人徐志摩用为我们抒发的别离之情!

二、作者及作品:

姓名:徐志摩

别名:诗哲   南湖   云中鹤  

生辰:1897115

忌日:19311119

星座:魔羯座

婚姻状况: 原配:    张幼仪

           灵魂伴侣:林徽音

           夫人:    陆小曼

地区:浙江海宁硖石

国籍:中国

职业:现代诗人、散文家

优点: 新诗创作

诗集:《猛虎集》、《云游》等

        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而且,在剑桥就读期间,徐志摩还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忆康桥时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是康桥创造了一个充满性灵的诗人。

三、初读作品: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明确诗歌的节拍,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押韵

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
    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
  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四、分析诗歌

       学生默读此诗,教师质疑,诗歌以意象体现诗人的感情,请大家阅读此诗,寻找诗歌中的意象,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意象,体会诗情。

明确:

诗歌中的三处比喻运用得尤为精到。

第一处在这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金色的枝条随着风儿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真像一位姿态柔美、楚楚动人的新娘。这里形容柳枝不言其“碧“色,而是着重摹其态,绘其形,想象它是“夕阳中的新娘”,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这一比喻,使得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第二处“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里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梦想。作者融情入景,把那种如水中月,镜中花,捉摸不到的梦境描绘得形象而鲜明。康桥下的一支清流,滋润了作者的心灵,唤醒了沉睡的梦幻,涤荡了尘世的喧嚣。让读者感到虚无缥缈,又虚实相生,可谓恰到好处。

第三处比喻是“悄悄是别离的笙萧。”这一处化无形为有形,将难于言说的离愁别绪,缠绵与眷恋比作吹奏起离别曲的笙箫,清丽而疏淡,非常传神。而古人则善将流水衬愁,将思绪巧妙化做绵延不绝的流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通过使人产生共鸣的音乐旋律,反衬出离别时的沉默,却不显得感伤,手法别具一格。

终归是要离去的,但此时此刻,在诗人的眼中,康桥还是那样一副线条流畅、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西斜的夕阳给湖畔的柳枝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黄色,轻风徐来,柳条也舒展着自己柔美修长的双臂,那娉娉袅袅的样子,真如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娘子一般。她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湖里。让他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
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而那绿油油的水草在康河的柔波里招摇着,又是多么的
自由和快乐。乃至于诗人也要化成一条水草,永远地躺在这清澈的碧波之中了。那榆阴下的一潭清泉,诗人却固执地认定,“那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更表现了诗人对昨日梦幻的留恋。昨日那五彩斑斓的梦境早已揉碎在这康河之中,化为它的一条水草、一缕柔波了。在这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里,我们的诗人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里,不知今日何日、今夕何夕,竟要撑一支长篙,泛舟到那青青世界里去寻他彩虹似的梦,在那星辉与湖光的交接处,尽情欢歌了。但是在这个别离的时刻,还是不要放歌了吧,毕竟那梦幻只如天边的云彩,令人神往而不能心往。此刻真正要面对的,只有别离。而那康桥的夏虫也格外意深,停止了它们欢乐的歌唱。今晚的康桥沉默了。在这处处洋溢着别离的世界里,我们的诗人还想潇洒地挥手,飘逸地离去,但是这潇洒和飘逸却浸上了一层淡淡的苦涩和沉重。是的,“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不要带走这绚丽的云彩,还是不要惊醒这美丽的梦幻,就让它永远地驻守在康桥的天空,永远地铭刻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吧。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云彩”是徐志摩诗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如“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偶然》)“那天你翩翩地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边和地的那角。” (《云游》)云彩自在飘逸、去留无意,卷舒自如,选择“云彩”这种意象自然同诗人的浪漫气质不无关系。诗人所向往的是天人合一,爱美合一的生活,但这种生活也正如同天边的云彩,美则美矣,却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然而,无论如何,面对离别,诗人还是躲开了“多情自古伤离别”式的感伤凄婉,在三个节奏轻快的“轻轻地”中,我们看到了诗人向康桥潇洒地挥手,缓步飘然而去的身影。
五、明确诗歌的建筑美及绘画美

1、  建筑美:

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  绘画美

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六、再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思考: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对比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时离别的是人,这首诗作别的却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转向天空,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总结:离别对象特别

    2、品读下列诗句:

    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思考:与徐志摩的这首诗相比,情感氛围上有何不同?

    明确: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成分。

    总结:营造的气氛轻松

    3、思考:

设想一下,如果你要远行,站在车站,你眼中所见到的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学生讨论解决)

      思考:

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些物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营造出的是一种清新之感。

      总结:

          意象选择新颖

      小结:

(一)、形神兼备,以形传神。诗歌的第二节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别致新巧。河畔垂柳,冰清玉洁,柔曼飘拂、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多像一位长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心动神摇呢?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徐志摩在这里决不仅仅是绘形摹态,他是传情达意,表达一份对康桥风光,对失落情意的眷恋、追恋。他爱康桥,更爱遗失在这里的情真意切的美梦!
  
(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了一个意象“青荇”,是对第二节的补充和深化。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这些水草油光翠嫩,浓绿欲滴,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又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生长环境的美好。表达着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和喜悦感。它们能与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久厮守,难怪诗人流连沉醉,心甘情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物我一体,水乳交融,诗人简直就是一条会思想、有情意的水草!这种描写物我两忘的情景,给人一种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兴奋和喜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虚实结合,以实衬虚。诗歌第三四节写“青潭”,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似幻,亦实亦虚,怎能不让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痴!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去重温夕日的欢乐。他心花怒放,陶醉在这星辉迷人的夜色当中,禁不住引吭高歌,一吐回到过去,情不自禁的喜悦心情。这两节诗文围绕“青潭”展开行文,先把清潭想像成绝彩斑谰的梦,再由“梦”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眼前所见为实,联想、想像为虚,由实到虚,借潭写梦,融情于梦,借梦发感,以实衬虚,虚实相映,诗意地表达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四)、动静结合,以静衬动。诗歌首尾两节都写到了“作别云彩”这一细节。前者显得飘逸高洁,依依难舍;后者则见感伤落寞,无奈决绝;“云彩”这一意象以静衬动,精妙入微的折射出诗人隐秘难言的复杂心理。云彩高洁秀美、宁静祥和,诗人视作朋友、知已,与他作心的交流:当年你或许飘浮在碧绿的草坪上空,装点着蔚蓝的天空,为我遮挡炎炎烈日,见证我痴迷康河、回归自然的诗心画意。如今,你远举飘飞,离我而去,我也带着割舍不下的眷恋,惆怅远你而去。永别了,飘逸的云彩。永别了,静美的康桥!

六、小结本文。

七、知识点训练。
背诵本诗。
八,作业:
1
 背诵课文。
2
 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写一篇赏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九、课后记: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