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教学内容
教材31—4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系统感知全文,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
  2.准确把握文意,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深刻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含义。
    3.积累文中重点词语,了解《精忠传》、《水浒传》等篇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趣、高效的知识性游戏,给全体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培养学生活跃、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共同探究文章精髓。
    2.辐射阅读材料,与文章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少年毛泽东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
    2.体会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3.通过辐射阅读材料,深入了解少年毛泽东,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学习少年毛泽东刻苦修身,有独立见解的精神,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难点
  1.少年毛泽东的主要经历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教学突破
  在认知环节:运用有趣的知识性游戏,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欲望,训练听、说、
读、写的能力。运用互动、合作等多重手段,整体把握文章要点,并学会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传记的特点;理解、探究环节:用课文内容与辐射阅读材料结合,深刻准确掌握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联系现实生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主要实施方案为:用游戏方式导人新课(并贯穿课堂始终)——质疑、讨论、解疑一体化——探究、理解、辐射新知同步进行——培养读书习惯,确立远大志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张毛泽东画像、录音机、字词卡片、若干张投影片、印发辐射阅读资料。◆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资料、按小组坐好。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游戏导入    1.激发情趣
  2.初读课文    2.认识领袖
  3.分析课文    3.细读品味
  4.拓展阅读    4.拓宽眼界
一、游戏导入(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 
     ●     学生活动  | 
| 
 1.游戏一:“一一对应”。(出示投影片)   周恩来    弃医从文   鲁迅    排除干扰,闹市读书   毛泽东    一国两制   邓小平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1.认真读题,根据平时对这几个著名   人物的了解,小组讨论,确定出答   案。由第一个找到答案的小组先发   言,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   明根据。  | 
| 
 2.游戏二:“我说你猜”(投影逐条出   示)   ①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②从小就表现出对书的渴望,但不   喜欢四书五经。   ③他曾为刘胡兰、雷锋题词。   ④他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两个游戏做完,揭晓本节课内容,出   示毛泽东的画像。 3.放录音《东方红》感染学生。并提出   问题:你还听过哪些歌唱毛泽东的歌   曲?    ’  | 
 2.根据所示条件,集中精力,提取知   识,运用多种方法确定最终人选,   如:排除法、归纳法等。   每条提示后,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   比如第一个游戏的四个人物学生都   可能想到(但凭第一、二条答案很难   确定),最终敲定准确答案:毛泽东。 3.感受歌词内涵。学生可能想到多首   歌曲,如:《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最   红毛主席最亲》等。     ’  | 
二、初读课文(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游戏三:“快快参与”——“积少成多”,出   示游戏内容:   ①你听过毛泽东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②你认为这么伟大的人物小时候会是什   么样呢?  。 2.走进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①放课文朗读录音。   听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读出   词语并理解词义。   ②检查听读效果。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   词语:   慷慨接济施舍指责恫吓晓谕   耸听沮丧克勤克俭  引经据典  青   黄不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学生的理解可能不够全面,教师要及时   予以补充或更正)  | 
 1.小组活动:   ①联系历史知识,小组确定题   目,派代表讲故事。如:上井冈   山、遵义会议、开国大典等,加强   学生对毛泽东的认识。   ②联想:自己心中的少年毛泽东   形象,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回   答:爱学习、听话懂事、尊敬父母 2.穿越时空,走进毛泽东的少年时   代,找到答案。   ①听录音,疏通语句和内容。   ②认读并说出自己对词语的理   解。  | 
三.分析课文(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回忆《鲁迅自传》并与本课对   比,归纳两篇文章的取材范围   的不同点。引导学生理解传记   的取材范围:可能是人物一生   的主要经历,也可以是一段时   间内(比如少年时代)的主要经   历。 2.分析鲁迅和毛泽东的革命思想   基础。提问:你认为影响鲁迅   和毛泽东成长的关键各是什   么? 3.毛泽东思想与书。提问:   ①毛泽东小时候,老师和家人   要他读什么书?他自己偷偷读   了哪些书?   ②这些书是坏书吗?它们对毛   泽东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问题,派代   表回答,其他小组给予帮助、补充。   ①《鲁迅自传》:1881年到1930年鲁迅大   约50年的主要经历。   ②《毛泽东的少年时代》:1893年到1909   年毛泽东1至16岁少年时代的主要经   历。 2.联系旧知识,分析理解。   ①鲁迅:弃医从文,认识到用文化改变中   国人的思想和命运。   ②毛泽东:阅读大量书籍,吸收很多先进   的革命思想。 3.讨论分析:把握住书对少年毛泽东的影   响。   ①老师和家人要他读《论语》和《四书》等  经书。毛泽东自己读《精忠说岳》、《水浒  传》、《隋唐》、《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②这些书不是坏书,讲了一些关于造反   的故事,毛泽东很喜欢,为他心里种下了   反抗的种子,为他将来走上革命道路进   行了启蒙教育。  | 
四、阅读拓展(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提示:少年毛泽东读的这些书,你听说 过吗?你想读吗? 简介《岳飞简历》、《三国演义》、《水浒 传》。  | 
 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进一步了解这些书 的内容,并深刻理解它们对少年毛泽东 影响的原因。  | 
  五、本课小结
  本课时运用三个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文中重点词语并理解词义。温故知新,结合《鲁迅自传》进一步学习传记特点。了解少年毛泽东对书的渴望及他所喜爱的书对他成长的影响。通过辐射阅读材料,熟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并积累课外知识。
  六、板书设计参考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埃德加·斯诺
阅读大量书籍
《精忠传》《三国演义》  启蒙
  《水浒传》    教育
《西游记》《盛世危言》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常规训练    1.巩固练习
2.诱思导学    2.精心探究
一、旧知新学(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运用以下词语造句(卡片出示词语): 慷慨接济’把柄耸听青黄不接 怒不可遏  | 
 造句。学生的造句语言通顺即可,有创 意的造句要适时提出表扬。  | 
二、诱思导学(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引导学生提取课文的有效信息,体会 身边人物对毛泽东的影响。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投影出   示)   ①少年毛泽东从小生活在什么样   的环境中?   ②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影响毛泽   东成长的人物?由这些人物写到   了毛泽东的哪些经历? 2.分析人物性格,提问:   (1)父亲的粮食被扣,“我”为什么   不同情他?    t  | 
  1.看所示问题后,学生搜索阅读有关内   容,思考回答,也可以小组讨论,相互补   充。   ①课文1.3段是对他家庭情况的概   述。   ②人物:父亲、老师、母亲、表兄。经   历:少年毛泽东十岁的时候,反对老师   打学生的抗议行动取得了效果;十三   岁的时候,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   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在学堂里和   家里如饥似渴地读书;不喜欢读经书,   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十   六岁时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   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2.读句子细体会,联系背景,聚焦人物性格。   (1)表现出毛泽东的正直及父亲的为富   不仁。  | 
 
  | |
| 
   (2)“我”为什么钦佩那个“激进派”   教师,赞成他的主张?   (3)“我”为什么不愿到米店去当学   徒,而不顾父亲反对到湘乡县的一   ‘所新学堂去读书?表现了“我”的   什么思想? 3.理解关键语句。出示下列语句,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   些句子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   ①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   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②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   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   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4.请你评论。提问:通过这篇文章   的学习,你认为少年毛泽东是一   个什么样的人?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  | 
   (2)体现了少年毛泽东同“激进派”教师   相同的先进思想:中国人应多读书,用   知识改变命运。   (3)由米店与新学堂的差别,体现了少   年毛泽东的激进思想,反映了“我”追求   新思想,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   (学生的答案不求统一,分析得有道理,   能够符合毛泽东的特点即可) 3.分组讨论自读分析,结合时代背景及对   文章的理解体会。   如:第一句的关键词“抗议”、“罢课”,这   里借用此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   毛泽东对旧势力的反抗。在当时那个   封建思想充斥的时代,敢于对长辈的错 。误提出抗议,是很不简单的了。   (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辩论合作的互动   气氛) 4.自由讨论归纳总结:少年毛泽东是一个   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擅长思   考,有独立见解的人。  | ||
三、辐射阅读(约  分钟)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辐射阅读:《从小好学》。   提示:跨越历史,共同重温那个落后的封   建时代,再次走进毛泽东的少年生活。 2.片断练习: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你   从少年毛泽东身上学到了什么。  | 
 1.学生读辐射阅读材料,进一步   认识少年毛泽东。 2.写作练习。  |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环环相扣的几个问题及辐射材料,小组讨论,深入探究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及读书的重要。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体会少年毛泽东对自己的影响。
  五、板书设计参考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父亲      志向远大  学堂
擅长思考   毛泽东   刻苦修身
表兄    独立见解    做学徒
本课总结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集中叙述了毛泽东1~16岁的成长历程。反映了他对读书的渴望及读书对他的影响,表现了他独特的人物性格。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选取了几个影响他成长并由此引出的几个典型故事,集中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把握重点,仔细体会每个故事对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品味文章准确幽默的语言特色,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对于本篇传记人物,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设计了几个游戏使所有学生对毛泽东都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辐射了一系列与毛泽东有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探究、积累。
  本课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互动、求助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从听说读写多方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能从少年毛泽东身上看到知识的可贵,从而培养自己爱读书的习惯。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推荐阅读《彭德怀速写》、《罗纳德·里根小传》,进一步了解传记特点。
  2.分组去图书馆或资料室查找毛泽东的有关资料,选取典型事例,为中年毛泽东立传,写一篇传记《毛泽东的中年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