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版九下 >> 苏教九下四 >> 教案正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课例
        ★★★★★
【字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课例
作者:曹锦华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9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课例

一、前言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及有关的新理念后,感觉如沐春风、获益匪浅。虽然我所教的不是新教材,但自觉地便会尝试着将新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而且收效甚好。现将本人所教的一节自认为成功的课例整理成文,以与广大同仁交流。
二、课例主题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了解杜甫所处的时代及其背景的基础上认识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进而通过反复诵读与认真研读让学生与杜甫产生心灵共鸣,受到心灵震撼。准确理解、体会作者的高贵品质和思想情操,从中培养学生对诗歌欣赏、感悟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诗人的伟大情怀,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来贯穿整节课:[感受秋天---走进草堂---走近杜甫---聆听杜甫---遥寄杜甫]。
同时,将朗读与这几个环节始终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领悟,在读中与诗人交流。
四、课例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转身在黑板上书写课题:"走近杜甫,聆听杜甫"
生:老师!题目写错了!
师:(故作惊讶)什么?
生:题目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在课题下方写上"----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不错,我是把题目写错了----但是,我以为欣赏这首诗一定要有从心灵上真正走近杜老的境界,要有一颗懂得杜老的心。所以我个人觉得不妨将文题改为"走近杜甫,聆听杜甫----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被后人喻为"千古绝唱"的诗歌。首先,我们分男女生组来朗读全诗。结合我们平时所教的朗读文言文的方法:1、本诗以七言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顿;2、韵脚读出延长音;3、以手指轻击大腿示拍子配合节奏法;4、、边读边想象画面法。(板书)男生准备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预备--读!女生注意听,呆会请女生来点评。
男生齐读课文
师:我们的男同胞读得怎样?谁来说说?
女生:还不错,声音很大,毕竟是男生嘛!
师:还有吗?
女生:吐字清晰、节奏也处理得不错。
师:有没有不足的地方?
女生:嗯,我觉得---他们读到"呜呼"时,有些人笑了。
师:噢,你的意思是他们不该笑?
女生:是的,我觉得杜甫已经很惨了,可他们还笑,真是没有人性了。
师:原来如此!男生,你们意识到了吗?或许,说没有人性言重了,但确实不该笑,这是对诗人的大不敬吧?好,下面请女生来读一遍,男生听了以后也作下点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预备--读!
女生读课文
师:对于女同胞的朗读,有什么意见吗?
男生:她们读得太轻了,好象没吃饭一样!
男生:她们读得还可以,从感情上讲,比我们男生读得要充分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男生:有!她们最后一段读得太---太---那个了点。
生笑
师:愿闻其详。
生:就是---就是那种呼唤的味道没读出来。
师:说得很好。大家共同把诗读了两遍,应该对其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了。下面请回答我几个问题,准备好。第一个:本诗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
生:秋天!
师:第二个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
生:在四川成都。
师:能否具体点?
生:在杜甫住的茅房里。
师:第三个问题: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忧国忧民的情感。
师:Very  good!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特殊的秋天。先请位同学把课文再次朗读一下,其他同学听好来。听后分组讨论:先找出文中描写秋天的相关句子,然后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最后把你所想象的场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生读后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请大家找出描写秋天的语句。
全班共同回答,找出了相关的句子。
师:请位代表把你所想象的画面描述一下。
生:诗人正在门口看书,忽然狂风大作。吹走了他手中的书,诗人风一抬头,又看到房顶的草被吹走了......过了一会儿,天空中乌云密布,好像要塌下来一样......到了晚上,又下起了雨......
师:说得非常好,给点掌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秋天的特征。
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引导其说出一些恰当的成语并归纳小结成板书:
                    感受秋天---人生苦为旅的悲凉时节
         (狂风肆虐、乌云密布、大雨如麻、凄凉肃杀)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了诗人就在这样一个悲凉的时节里住在他的草堂里。那么,这草堂的情形又如何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草堂去看看。请位同学把课文读一下,其他同学找出描写的语句并感受其特征。在小组中讨论好来,等下请位同学给我们当回导游,带我们去参观当时的草堂。
生读后进行思考讨论,小组交流。
师:有哪位愿意当这个导游?
生:各位同学大家好!下面请跟我一起来到杜甫草堂。因为刚才刮了大风,下了大雨。因此我们走到门前,就可看到草堂房顶上已是风去茅空了......里面呢,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席梦思床,只有一张破破烂烂的木板床和一张破书桌。床上,是一床破得连棉絮都逃出来的旧被子......
生鼓掌
师:谢谢这位出色的导游,也谢谢她声情并茂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词语来形容下草堂的特征。
生:房顶破了许多洞,还有---就是都快要倒了。
师:能否用准确的词语来概括?其他同学说说。
生:摇摇欲坠。
师:很恰当。那么,破了许多洞又如何说?
生:千疮百孔。
师:摆设?
生:极其简单。
师:换个词?
生:朴素简陋。
师:仅仅是朴素吗?可以看出诗人生活怎样?
生:很穷。
师:穷得怎样?
生:穷得叮噹响。
师:用个成语,叫做----
生:一贫如洗。
......
师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走进草堂---一贫如洗的凄伤之地
[千疮百孔、摇摇欲坠、(摆设)极其简陋、(棉絮)破旧不堪]
师:好一个凄凉的秋天!好一座凄伤的草堂可怜我们伟大的诗人就生活在这般境地。那么,此时的诗人又是一幅怎样的情形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展开想象并思考讨论。
生在小组中讨论,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把你想象中的诗人情形描述一下。
生:他穿着一身破衣服,拄着一根拐杖在那儿独自叹息......
师:能否表演一下这个场面?
生弯腰作拄拐杖情形
师:这个细节可看出诗人的身体状况怎样?
生: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生:身体不太好。
师:身体不好,可用个什么成语形容?
生:体弱多病。
师:对---了,体弱多病。
......
师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走近杜甫---孤苦伶仃的苍老形象
[衣衫褴褛、生活清苦、体弱多病、哀伤无助、彻夜难眠、忧心忡忡]
师:此时此刻,我想杜老那楚楚可怜的形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可谓是历历在目。试想,堂堂一代诗圣,却落得如此境地。这是谁之过?你们内心又作何感想呢?
生:我想,折磨诗人的是那个罪恶的社会。
生:我以为,是当时爆发的安史之乱让我们的杜老过上这种凄惨的生活。
生:我想,唐朝那些统治者们,简直是十恶不赦的罪人!
......
学生似乎已群情激愤,纷纷要求发言。
师:当时的社会诚然可憎,杜老的处境也诚然可悲。但是,即便在这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杜老也不失他的英雄本色。请听,那颗千疮百孔的心中发出了怎样的呐喊?下面我把课文读一遍,大家仔细听。
师声泪俱下地朗读了全诗
师:同学们,请大家合作一下找出文中写作者呼唤的句子并用心聆听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唤?
生思考讨论,师适时指导。
师:听到了吗?这颗破碎的心中有何呐喊?
生:他不顾自己,还在为百姓操心。
生:他心中充满了强烈的愿望。
师:什么愿望?
生:想拥有许多宽敞的房子让穷苦百姓居住。
......
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小结:
                              聆听杜甫---超越时空的伟大情怀
    [发自肺腑、催人泪下、牺牲自我、为百姓祈求幸福、忧国忧民]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似乎听到了诗人那苍老遒健的声音正穿越时空,正响彻在我的耳畔。这份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伟大情怀,你们感受到了吗?听了之后,有没有什么话语要对我们伟大的诗人诉说呢?请大家思考一下,把你要对杜甫说我话儿痛快地说出来吧!
生思考
师:停下来,我们进入本节课的最后环节---"遥寄杜甫"请举手说。
生:杜甫,我真的很佩服你的心胸。自己受苦受累,全然不顾,却还一心记挂着百姓......
生:杜甫,你的情怀,一定会让我也让所有读你诗的人感动一生的!
生:杜老啊,祝您好人一生平安,祝您幸福安康!
生:杜老,你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我们如今都住上了小洋楼啦,家家户户都正奔小康呢。
......
师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归纳:
                                      一份油然而生的敬意;
              遥寄杜甫         一份出自内心的关怀;
                                      一片穿越时空的祝福;
                                      ......
师:师:说得很好,杜甫听了一定会高兴的。还有吗?
生:杜甫啊,你还住哪破茅房吗?不如搬到我家来住吧,我家房子宽着呢!
师:我替杜甫谢谢你。也谢谢其他所有关心、祝福杜老的同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五、课例反思
1、联想与想象是语文的翅膀,缺少联想与想象的语文课也就缺少了灵性。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的方式启迪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让学生能认识杜甫的形象,感受杜甫的心情,进而领悟诗歌的主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文言文,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读”。采用了范读、分组读、个别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领悟感情,在读中吕味文字的美感。
3、情感的调动,是欣赏作品的关键所在。本节课中,我自己至始至终保持着充沛的感情,并用这种感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从各个环节去促使学生以全部感情投入到作品的赏析中,并与教师、作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是本节课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关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要求。我在这节课中,引出问题后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5、但是,基于条件的限制,还有些地方不能尽如人意。如对秋天、对草堂、对诗人形象的想象,有些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认识。如果能够用上多媒体教学,配合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则能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形象思维的飞跃。

 

  • 上一篇教案: 没有了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