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苏教版教案 >> 苏教版七下 >> 苏教七下二 >> 教案正文
《月迹》教案设计2
        ★★★
【字体:
《月迹》教案设计2
作者:碧海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6

一、预习检查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觑【qù】   倏【shū】   砌【qì】   嫉【jì】   酥【sū】    窗【chuāng

款【kuǎn    盈【yíng    袅【niǎo    傻【shǎ】    仰【yǎng  

锨【xiān    掬【jū】

  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贾平凹早期的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意韵发展,并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

二、课文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由此也有了很多咏月或借月抒怀的诗词歌赋,大家又哪些关于“月”的诗词积累呢?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欣赏了同学们积累的关于“月”的美好诗句,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三、教学步骤

  提问:文章围绕月亮写了那几件事情呢?

    明确: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线索就是“月”。

  提问: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不同的地方月亮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明确:穿衣镜上(3院子里(5酒杯里(24小河里(28眼睛里(30

          镜中月              白道儿半圆满盈没了月形
院中月              玉玉的、银银的
杯中月              小小的满圆 、可怜儿样
水中月              银光 、多
眼中月              小小的 、多

  提问:作者写月亮,为什么要写镜子、写杯子、写院子、写小河,怎么不直接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呢?作者这里用的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化实为虚。写月迹,就怕写得太空灵。作者很巧妙地避过了这一点。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凭借穿衣镜、院子、酒杯、河水、眼睛这一个又一个实体,空灵的月亮、月光、月色、月影,便一一呈现出了实实在在的月迹。

  提问: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尽量从文中找寻表现人物心理情绪变化的词语)

明确:——镜中月亮由圆而亏而消失,大家都很“失望”。

          ——听说月中有树有人,三妹和月中嫦娥一样漂亮,三妹便觉得月亮仅属于她,大家由“羡慕”而“嫉妒”,不由得“争执了起来”。

          ——听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大家“越发觉得奇了”。

      ——河中寻月,眼中见月,“原来月亮竟是这么多的”,一番议论之后,大家“都觉得满足”。

  提问:这些孩子们心理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了什么呢?

    明确:——因一时的不了解而产生的失望之情反衬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

强烈好奇心。

——因不能拥有月亮而产生的嫉妒和争执,反衬出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大家“越发觉得奇了”同样表现了孩子们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认识到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都“觉得满足”,没有一个人想独占月亮,只要大家都拥有就好,表现了童心的纯洁美好。

  提问:在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奶奶这个人物是不可忽略的,那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这个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①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②高明的教育家,注重引导孩子关注外界,探索自然,注重调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纠纷,并把孩子心灵不断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作用:没有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就没有孩童的寻月、议月,就没有孩童心灵的升华。

【——讲故事的奶奶其实业在关注着月亮。是她首先提醒“月亮出来了”,让孩子们看月亮;

——月亮出来后,是奶奶要求孩子们“快去寻找月吧”

——是奶奶告诉孩子们为月亮而“争执”时,是奶奶给每人倒一杯酒,让孩子们从院内寻到院外,见到水中月,眼中月。】

  提问:文中所写的月亮是孩童们眼中的月亮,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镜中看月,写月亮“是长了腿的”,“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院中望月,写月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面有了什么东西”等等。

            这里写的都是最基本的关于月的形状和色彩的感觉,不知道名称便不使用名词术语,拟人化的感觉更显然符合孩童的感觉特点。

★从孩童的感觉来写:“倏忽间,哪儿……痒痒的感觉”。

  提问:这篇文章与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明确:传统的吟咏月亮的诗文,常以月亮的圆缺比拟人世的盛衰,抒发伤感乱离、期盼团聚的思想感情。本文的不同就在于通过月亮抒发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温馨融洽、积极向上的。

  提问: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①“月亮是我所要的”,“月亮是个好”。②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明确:①孩子“所要的”就是美好的事物,月亮在这里就是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生的象征,妹妹所说的“月亮是个好”更是一语中的,点明月亮是美好事物的化身。

 

          ②印章,泛指图章。在政府的文件上盖上印章,表明文件确由政府发出;在个人的字画书刊上盖上印章,表明属于自己所有;在条据或证明材料上盖上印章,表明自己对条据或证明材料内容负责。总之,印章起着证明的作用。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那么天空就是一个巨幅的纸页,纸页上的作品为“我”所有,“我”是天空的主人,“我”对天空的一切负责。我们是月亮的主人,我们是天空的主人,我们拥有天空,我们拥有宇宙。

四、作业布置

  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