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马说》教案学案 |
作者:田利华 文章来源:资料编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8 21:01:21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马 说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意思。 2.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遭遇。 教学建议 1.教学指津:作为一篇文言文,教学时宜通过自主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疏通全文,落实重要词句的意思,让学生真正读懂课文。作为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本文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幸处境,寄托了作者愤愤不平和穷愁潦倒之感,观点鲜明,讽喻深刻。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发掘文章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关注现实,增强人文素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问题导航: (1)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有怎样的寓意? 明确:“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食马者”寓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封建社会,许多有识之士怀才不遇,屡遭贬斥。作者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不幸,来表现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 (3)说说古今中外“千里马”巧遇“伯乐”尽显才能、成就作为的故事。 提示:可以收集资料,课件展示典型例子,如有些科学家、艺术家、体育明星等;还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听过的故事中收集素材,如诸葛亮、陈伊玲的故事。旨在进一步明确伯乐的重要。 ( 明确:议论文。 资料链接 1.背景资料: (1)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著有《昌黎先生集》。其文论证严密,气势磅礴;其诗力求新奇,摒弃陈言。今存散文380余篇,诗 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贞元11-16年(公元795-公元800年)求仕,不得志,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感叹;贞元19年(公元803年)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被贬为阳山令;元和1 (2)古文中的“说”归属说理散文,是议论文之一体,有时称杂说。接近今之杂文、札记、随笔之类,或抒一时感触,或述一得之见,或托物寓意、体物言志。 2.多元解读:(1)借写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来反映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2)曲陈心迹,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搜索百家:《新唐书•列传》 《师说》《晚春》 www.paiai.com 拓展训练 一 1.给加点字注音: 骈( )死于槽( )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 )也。 一食( )或尽粟( )一石(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2.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体裁是 。 3.先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句意: 理解: 二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故 虽 有名马,祗 辱于 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2)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 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呼吁人们要重视人才,人才也要敢于毛遂自荐。 B、凡属千里马,都不愿意浅薄地表现自己,因此人们也就很难认识到它们的才华。 C、有伯乐才有千里马。然而世上是没有真正能识马的伯乐,因此千里马被埋没也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了。 D、“食马者”的“不知马”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那就是人才被埋没,被扼杀。 7.结合课文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千里马”,你怎样避免“怀才不遇”的厄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此文被誉为《马说》的姊妹篇),完成练习。 龙说(杂说一) 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8、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云固弗灵于龙也 茫洋穷乎玄间 然龙弗得云 其所凭依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云亦灵怪矣哉! (2)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10本文与《马说》为同期作品,以 喻圣君,以 喻贤臣,阐明了 的道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