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秋天》教案设计12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8 21:06:23 文章录入:女儿绿 责任编辑:蓝星 |
|
《秋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诗歌凝练、优美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体会诗歌“诗中有画”的独特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多形式朗读,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层凉”。我们刚刚尝过中秋的月饼,就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雨给我们带来了阵阵凉意,也告诉我们到了“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秋天了。面对这平常的季节变换,你是否留心观察过秋天吗?你喜欢秋天吗?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自然界的秋景! 二、赏秋(课件展示:第一环节主题 “赏秋”二字) 1、课件展示家乡秋景图片(激发学生美在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 请同学们先猜猜这是什么地方?这些美丽的风景全都是咱们贵州的“土特产”,简介家乡秋色:花溪黄金大道、黔灵公园、贞丰三岔河 2、面对如此令人骄傲的家乡秋景,你是否想过用文字的形式将它们长久地保存下来呢?在中国,描绘秋色,抒写秋感历来是文学的一种传统,那么在诗人的笔下,“秋”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歌《秋天》,一同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3、介绍作者及作品(展示课文标题:《秋天》和作者) 在欣赏诗歌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何其芳笔下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进入这节课的第二环节“读秋”。 二、 读秋(课件展示:第二环节主题 “读秋”二字) 1、学生齐读(课件展示: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在朗读前,请同学先读二遍屏幕上的生字词,读准字音,再朗读课文。 2、播放配乐课文朗读。 (对朗读情况作评价)同学们要不要听听名家们是怎么来读这首诗歌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合上书,跟随优美的音乐第二次走进《秋天》,同时根据屏幕上的朗读要求在书上作相应的标记。 (课件展示朗读要求:1、划分节奏2、标出重音3、注意细节4、揣摩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很陶醉呀。那我们要不要摩仿他重新来一次呢?好,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练习朗读,先找找节奏、酝酿一下感情,希望这次读得更好。 4、全班齐读(课件展示画面和音乐) 5、评价朗读情况,导入下一环节 同学们的领悟力很高,朗读技巧也大有所长进,我都快被你们的朗读深深陶醉了。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表达读完这首诗的感受,你用什么呢?(生:美、好)那么美在何处呢?这当然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了。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秋 三、品秋(课件展示第三环节主题 “品秋”二字) 所谓品,即品味,就是要仔细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秋天,是含蓄典雅的,要真正领略它的魅力,还要用心去“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品诗中的“人” “物”“景” ,去发现诗歌的美。 l “品秋”方式: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小组讨论发言为主。 (一)探讨诗歌内容,理解作者感情。 请同学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讨论(课件展示讨论问题组)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从导语中找)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的呢? A、表季节:(露珠、冷雾、白霜、蟋蟀) B、表地点:(稻香、镰刀、农家、渔船、牛背、牧羊女)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发言,我发现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能力都很强,可谓“明察秋毫”。大家都抓住了秋天这个季节富有特征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景物,这点对写作是值得借鉴的。 2、这些景物构成了诗中的几幅图画?请你发挥想象给你最喜爱一幅画命名并说明理由。 师:全诗仅三节,短小精悍(简单复习诗歌的特点:短小精悍、音韵和谐等),却构成了三幅美丽的图画,(命名参考: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牧女思恋图,要求说出理由。)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三幅画,让我们仿佛看见了那幽幽的山谷、闻到了浓浓的稻香、听到了轻轻的渔歌和牧羊女甜蜜的心事,可见诗人怀着是对秋天的一种极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来完成的诗作。 (二)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优美意境 (课件展示:自主实践活动内容及方式) l 主题:这样的秋景你喜欢吗?最喜欢哪幅?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吗? l 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取本组最喜欢的一幅画,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文字描绘所喜欢的图画。 1、老师示范:朗读第一节并描绘(课件分别展示三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 2、学生自由发言(2——3个同学)分别描绘三幅画,老师作评价。 (三)作课堂小结,导入下一环节:(课件展示小结内容) 1、小结: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初步探索,我们已了解到诗人通过描绘了不同的秋日场景和画面, 既展现了农闲时的清静氛围,还有世外桃源般的清远生活,也有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的清甜,创造了一种似乎远离尘俗的氛围.令人留连忘返,陶醉其中。 2、学生再次美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分节朗读) 3、知识拓展:收集展示古今咏秋名句。 在中国其他文学家笔下,秋也被描写得绚丽多姿,流光溢彩。唐代诗人王维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将秋写得清新明净,杜牧则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向我们勾勒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村秋景图,在刘禹锡眼中,秋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过春天更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百舸争流,漫江碧透。”更是赋予了秋以蓬勃的生命力,写出了秋的壮美。如此看来,“秋”真是美不胜收!(齐读诗句) 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描绘自己眼中美丽的秋天呢?下面到了“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时间了,进入今天的第四个环节:绘“秋”。 四、绘秋(课件展示第四环节主题 “绘秋”二字) 按照课前的预习安排,同学们肯定已作好“绘秋”准备了。请同学们自由展示,让你丰富多彩的才能得以充分地展现吧!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准备,老师作简单评价。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课件展示方法) l 心灵手巧(制作手工) l 妙笔丹青(用图画和文字表现) 其中展示三幅图,请学生用散文、诗词等形式自由描写并朗读。 l 学生创意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同学们的多种展示精彩地表现了自己眼里最美丽的秋天,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每个同学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我们的世界,带着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最后让我们再次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中走进何其芳那恬静而充满诗情画意的《秋天》吧。 全班再次朗读《秋天》,结束本课教学。 五、布置作业: 1、以“我是风”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体裁不限,展现秋天的美丽。 2、利用国庆节假期,走进大自然,发现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描绘家乡和祖国美丽的金秋十月。 板书设计:见演示文稿 附诗歌《秋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