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17 |
作者:曾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7 12:57:0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 导语设计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意思也就是说: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是难能可贵的。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然而他却没有城北徐公美,但由于他的妻子偏爱他,妾畏惧他,客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那他是否就这样满足于别人对他的称赞而沾沾自喜呢?他由此联想到什么?他又是如何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选自《战国策》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二、 介绍战国策的有关情况 1、《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是记载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由西汉刘向整理编撰而成,具体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同时从体裁上说它属于国别体史书,国别体主要是以国家为单位记叙的历史。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两种史书体裁,一种是以《左传》为代表的编年体,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还有一种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纪传体主要是写人的传记来反映历史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战国策》是国别体的代表作。 板书:《国策》 策士们 西汉刘向 国别体 以国家为单位记叙的历史 《左传》——编年体 《史记》——纪传体 2、简介策士们的由来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通过地理位置简介七国),兼并战争频繁激烈,各国的君王为了保住或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不被他国兼并,纷纷招揽有才能的谋臣策士,这样一个“士”阶层的人就活跃在政治舞台上,这些人为自己的君王提出许多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斗争的策略,有些人主张连横,有些人主张和纵,史称这些人为“策士们”和“纵横家”。《战国策》就是记载这些人的言论和行动的。 三、 回顾整理上一节课的字词句的文言常识。 1、古今异义: 修 明日 地方 谤讥 窥 2、一词多义: 朝 上 3、通假: 有——又 孰——熟 4、词类活用: 名-状 朝服衣冠。 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动 朝服衣冠。 形-动 吾妻之美我者。 使动 闻寡人之过者。 5、倒装句 定语后置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窥镜而自视。 状语后置 欲有求于我。 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省略句 与坐谈。等 7、固定结构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四、 全班齐声朗读全篇课文。进一步巩固字词句的理解。 五、 疏通文意 简介邹忌、齐王。 故事:齐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思朝政,国家荒废。他喜欢隐语,一天一位谋臣对他说:“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王大悟,乃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而已,一鸣惊人。”从此励精图治,国家强盛起来。 提问1、谋臣进谏与齐王纳谏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邹忌也是其中一个故事。那么大家思考一个问题:邹忌进谏的起因是什么?小组讨论。(檫黑板) 提问2、哪个组代表起来回答? 明确:邹忌比美 提问3、怎样比?自己对比吗? 明确:三问三答 提问4、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他是否就这样认为了?(不)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明日城北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可见他是有自知之明的。 提问5、他“暮寝而思之”,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说明了凡是对自己偏爱畏惧有求的人在自己的面前总是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体现了他自知之明的品质。 提问6、邹忌知道了自己受蒙蔽,那么他由此想到了谁受蒙蔽啊? 明确:齐王 提问7、这样情况下邹忌以家事想到什么?(国事)接着他进谏,而他是如何进谏的?大家带着这个问题齐声朗读第二段。 明确:对比 设喻。通过邹忌的妻妾客与齐王的妃子臣子百姓对比,一样的私王、畏王、求王,进而得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提问8、那么齐王在知道自己受蒙蔽之后作出什么决定? 明确:上中下三赏 提问9、最后结果怎样?有什么样的效果? 明确:三变。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六、 层次结构 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七、背诵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