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纸船》教案设计8 |
作者:忽忽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7 9:58:35 文章录入:zhouhuzhou 责任编辑:蓝星 |
|
《纸船》教学设计 周鹄 【课文解读】 冰心的诗歌《纸船》体现了一种离家远走的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全诗饱涵着对母亲的思念和呼唤。不同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诗歌,冰心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用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选取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用纸船向人们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形象,进而抒发出一种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同时也向人们昭示了作者思念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 【教学目标】 1、透过诗作的表面文字理解诗的主旨。 2、理解纸船的象征意义。 3、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设想】 诗歌是最能体现人类情感的文学形式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我确立本文以配乐朗诵为主,让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探究感知,从朗读和音乐中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的心,对祖国热爱的心。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人们常说:“山水寄意,草木传情。”是的,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志士或者借一朵鲜艳的小花,一朵枯萎的小草,或借一滴晶莹的露珠,一股清冽的甘泉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苏轼曾借空中的一轮明月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青年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借眼前的苍茫大地,抒发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当代著名散文大家杨朔借眼前的荔枝树,抒发了对“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借物抒情的诗歌——《纸船——寄母亲》(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 冰心的父亲是一位开明的具有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冰心自小是身着男装长大的,七八年的海边生活给冰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冰心文学作品中常常提到大海。冰心在创作上深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1923——1926年,她把自己在旅途和异国的见闻和感受以及对往事的回忆, 陆续写成亲昵恳切的29封寄小读者的信,集结为《寄小读者》,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都是写给孩子、宣传爱心的。冰心创作风格被文坛称为“爱的哲学”,它的三个支柱是——母亲、童心和自然。 冰心晚年时把自己的稿费20余万,捐给了孩子和希望工程。 冰心的一生是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敢于揭露黑暗、腐朽的东西,无私无畏的一生。的确,你会发现无论是她的作品、为人,还是思想都充满着爱。今天,我们就来赏析她的诗《纸船》,看看她是怎么诠释爱、诉说爱的。 三、 课文写作背景 冰心年轻时代正值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她也和诸多爱国志士一样选择了先外出求学,后回国拯救国民的救国道路。这首诗歌便是作者这段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1923年秋,作者漂洋过海,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专心致志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 四、 课文探究 [初读] 1.学生自己初步划分节奏,标示重音; 2.学生自由读,圈点批画,初步感知诗歌大意。 3.老师介绍背景(1923年夏天,23岁的冰心在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到美国留学。离上海后10天,在船上,在远离故乡、远离母亲的茫茫大海上,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思念母亲的诗。 [解读] 1.自由读,学生结合课文旁的“批注”理解重点词句。 2.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订正,解决字词含义。 [范读] 1.老师带着感情的朗读。 2.放朗读磁带(让学生感受、体验、比较其妙处) 3.学生听后再次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4.学生再次自由读。 [品读] 1.学生集中读第一节,讨论: ①这一节主要写“我”在干什么?(抓住两个动词理解——“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语突出了“我”的感情?(从不肯、留着——留着) ③这些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感情怎样?(思念、执着) 2.点名读第二节,讨论: ①这一节写什么?(继续叠、抛纸船) ②哪些词再次强调“我”的执着?(不灰心、总) ③这一节在整首诗中有什么特殊作用?(为下文直接抒情和“托梦”作铺垫。) 板书:(第一、二节)叠、抛纸船→(执着)的思念 3.男生读第三节的前两行,女生读后两行,讨论: ①这一节的神来之笔指什么?(纸船入梦) ②诗的最后一行为什么要用一个“求”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表明女儿渴望之切,希望纸船不管路途有多遥远,风浪有多大,也要将“我”的思念带给母亲的情怀。) ③把作者的感情推向高潮的句子是?(结尾两行) ④这个感情深到什么程度?(至极) 板书:(第三节)梦纸船→(至极)的思念 4.集中读全诗,讨论: 诗人赋予“纸船”什么含义,又是如何将至极的思念告诉给母亲的?(纸船象征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象征思念母亲的一颗心;诗人将象征孤独和思念的纸船送入母亲的梦里,以表达怀念母亲的感情。) [背读] 1.学生采用半读半背的方法自由背读; 2.集中背:根据板书老师引导背; 3.单个竞赛背。 总结:《纸船》是来自远离家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写作角度新颖,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展开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丰富而特别的内涵;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五、 拓展研究 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感情,“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自古到今, 有许多歌颂母亲的诗句.你知道有哪些? 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而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爱如诗 …… 我是云 随风远远的飘 而母亲 依旧是苍老的大树 深深地扎根在那方大地 有云无云的日子 总是遥望天空 六、 课堂练习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 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其实能寄托“母爱”的又何止“纸船”、“乳汁”“枕头”“毛衣”、“雨伞”呢?请你结合自身体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并用诗意的语言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试着写一两句诗。 上学后,母爱 , , 。 七、 课后作业 有一种爱,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有一个人,我们永远都要铭记. 写下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叠成小船, 当做礼物送给母亲. 附板书设计: 《纸船——寄母亲》 思念 (冰心) ( 第 三 节 ) 梦纸船→ (至极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