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解题,了解《左传》和"长勺之战"的发生背景,完成练习一的一部分。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8个文言实词和"之""其"的用法。 3、完成课后练习三。 教学重点:分析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过程: 一、关于《左传》 由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引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结合注解,了解《左传》。这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是中国古代史中最可靠的一部史料,记事与一般历史学家按事直书不同,经过一番严密的剪裁和组织,往往写得有声有色,富有戏剧性。 二、引出课题--曹刿论战 短语结构:主谓 简介曹刿其人。见注解。 简介"长勺之战"。见阅读提示: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补充战争发生的背景:齐 思考完成课后练习一的前三格填空。"强、弱、防御" 三、疏通课文: 读准生字词的音:刿 弗 孚 属 辙 轼 靡 听课文录音,标示重点句子的节奏: 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 可/以/一战 遂/逐齐师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齐读课文一遍 四、粗读课文,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字词,包括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重点字词理解: (一)伐、间、专、从、加、信、孚、属、下、辙、逐、既、克、靡 (二)牺牲、狱、虽、师、鄙、再 (三)福、鼓、下、伏 何以战? 以 必以分人 肉食者谋之 必以信 之 小大之狱 必以情 公将鼓之 故克之 下视其辙 其 其乡人曰 公问其故 五、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2、必以( )分( )人。 3、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4、可以( )一战。 5、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 6、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绝。 六、了解几个倒装句、前置句、判断句 1、何以战? 2、战于长勺。 3、夫战,勇气也。 七、请同学逐句翻译。 八、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熟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自然段的大意,梳理全文的写作顺序。 2、掌握文章对比鲜明、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感受曹刿的远见卓识和指挥才能。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对比鲜明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对于战争的论述。 教学过程: 一、 讨论分析内容: 1、 课文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大意及顺序安排。 ①曹刿请求入见鲁庄公。 ②叙述战争的经过。 ③曹刿分析战争取胜的原因。 三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2、"曹刿论战"有否贯穿课文的始终,请分别说说体现在哪些情节。提示:"论"跟人物的语言描写有关。找出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一论:战前准备 民弗从 神弗神 取信于民是作战胜利的前提条件 可以一战 二论:战争过程中的进军、追击时机
未可 -- 齐人三鼓 善于把握时机 未可 -- 敌军辙乱旗靡 三论:取胜原因 2、 从论战中,分析曹刿与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紧扣住"远谋"。 鲁庄公:急躁冒进,孤陋寡闻,紧扣住"鄙"。 但鲁庄公也有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惟贤。 二、 总体理解课文: 详略得当:详写曹刚用谋,略写战争过程、鲁庄公问计 对比鲜明: 将战--将鼓--将驰--何故 急躁冒进
何以战--未可--未可--故 抓准时机 实地调查 三、 熟读背诵课文 四、 作业 1、 完成练习一、二、五 2、 完成同步上有关习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句子的翻译。 2、理解课文内容、主题、写作特色 3、完成独立作业 教学过程: 一 、讲评同步中习题。 二、完成独作业。 附:独立作业题 一、 注音: 刿( ) 鄙( ) 轼( ) 辙( ) 孚( ) 靡( ) 二、 解释加点的词: 弗敢专也( ) 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 ) 忠之属也( ) 彼竭我盈( ) ( ) 神弗福也( ) 齐人三鼓( ) 遂逐齐师( )( ) 三、 写出下列词的古义、今义: 肉良者鄙 古义: 今义: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五、 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何以战( ) 公将驰之( ) 必以分人( ) 肉食者谋之( ) 弗敢加也,必以信( ) 故克之( ) 虽不能察,必以情( ) 六、 补出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并说明省略了什么成分。 例:(你)何以战? 省略主语 1、神弗福( )也。 2、必以( )分人。 3、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4、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 )酒也。 七、 填空: 齐鲁 之战,是我国历史上 的著名战例之一。鲁国打的是 战。 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多用对比,以鲁庄公的" "来突出曹刿的" ",表现曹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的 。 《左传》亦称 或 ,传说是 末年鲁国史官 写的。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 八、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