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6 |
作者:小凡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4 15:09:42 文章录入:lrg720728 责任编辑:蓝星 |
|
《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方仲永》导入 二、 解题。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本文写的是孙权劝说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要浏览群书,广泛学习的事。 三、 简介孙权、鲁肃、吕蒙 四、 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迁。 五、 诵读课文。 ——用两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六、疏通文意
七、握以下重点词。
八、注意下列句子中出现的倒装现象和句子成分省略现象: 九、文言翻译五字法: 十、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二、 品析课文 (一)理清文章的结构(1)孙权劝学(2)吕蒙就学(3)鲁肃赞学
(二)《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 (3)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的批评)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三)吕蒙就学 (1)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四)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五)朗读全文,思考: 1、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话表现孙权对吕蒙的什么态度? ——亲近、关心,有长者之风。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3、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调侃语气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4、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6、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 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7、下列加红色的词表示什么语气? 1.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八、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九、掌握下列加点的词语
• A 但当涉猎
• B 见往事
• C 乃
• D 吴下阿蒙
• E 刮目相待
十、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C 、 蒙乃始就学
•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十一、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十二、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十三、布置作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