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包拯》教案设计1 |
作者:赵陈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7 18:55:14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27、包拯 漳州华侨中学 赵陈丹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了解人物,分析概括段意。 2、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 二、全班齐读课文,列出生字 鬻yù 涿zhuō 敛liān 惮dàn 讼sòng 茔yíng 三、串讲课文 1、第一节 解词: 知,主持,掌管。 诉,告状。 第,尽管。 寻,不久。 何为,为什么。 惊服,震惊,服气。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机智。文字简洁、生动,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智服盗贼的过程。 2、第二节 解词: 徙,调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遗,送。 才,仅仅。 岁,一年。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清廉,他煞住了利用端砚“以遗权贵”的不正之风,而且带头不受端砚,“岁满不持一砚归”,表现了他廉洁的作风。 3、第三节 解词: 使,出使。 谓,告诉,对……说。 诱,引诱,诱惑。 刺,刺探。 遂,于是,就。 全班朗读,指名翻译。 简析:写包拯出使契丹,面对契丹典客的带有挑衅的质问,包拯反唇相讥,严词反问,不辱使命。 4、第四节 全班朗读 解词: 召,召令 权,权且,暂且。 敛,收整,约束。 惮,畏惧。 径,直接。 造,到,往。 陈,陈述。 曲直,是非。 指名翻译。 简析:通过写贪官污吏、皇宗国戚对包拯的惧怕,百姓对他的赞扬之声,从侧面表现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的可贵性格。 5、第五节 解词: 恶,憎恶,讨厌。 苛刻,待人狠而刻薄。 敦厚,待人忠厚温和。 未尝,不曾。 推,推行,施行。 务,追求。 苟,随便。 悦,取悦。 从,听从。 志,意志。 若,和。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写出包拯的鲜明性格:克己奉公,品行端正,诚信待人,身居高位而不奢华。他对子孙为官者的告诫,掷地有声,表现出他的无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翻译课文成现代文。 2、复习重点文言词句,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顺畅,正确句读。 3、讲评思考题一。 4、考察翻译准确与否,请数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 二、分析本课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 1、 提问:第一节写了包拯破获割牛舌案件,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讨论) 回答:写出他的聪明机智,语言十分简洁,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 点拨:包拯的两句话很简单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第三节也是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性格。这些都是正面描写。 2、提问:第四节与其他段相比,有什么特点?(讨论) 回答:这一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写他为官刚正不阿,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 3、小结: 全文五节,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文中有正面描写:1、2、3、4节;有侧面描写:第4节。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作者把概括描写第2、4、5段与具体描写第1、3节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三、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每课一练》 2、熟读课文 3、预习新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