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13 |
作者:cctv2005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30 21:03:47 文章录入:cctv2005 责任编辑:蓝星 |
|
《桃花源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通过多种诵读的形式,个性化解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 2、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同时将个人审美情感融入其中,充分的展开想象,进行文学再创作。 3、培养学生研读文章的能力,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同时形成自我的情感体验——追求属于自己的理想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通过诵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品味文章语言,发挥想象,运用现代散文语言进行文学再创作。 3、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结合个人生活体验,达成情感共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形式:一读一写一研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导入课文: 引导学生谈论“我所向往的理想生活”。 回顾陶渊明背景,了解他所选择的生活。 今天学习《桃花源记》,感受他的向往和追求。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检查积累。 (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古文知识积累的重视。) 1、古今异义 2、四字成语 三、诵读课文,把握内容 (用一个问题将全文内容串连起来,引发学生思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到个性解读过程中,并加强了古文朗读的份量,可谓一举多得。) 设计问题:桃花源吸引你的是什么呢?从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 1段 自然风景美 2段 乡村生活美 3段 人民情感美 4段 社会环境美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自由读——展示读——竞赛读——齐读),让学生读出文字的美感,读出对桃花源的向往之情。 老师适当点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指导读法(轻重缓急高低等),同时做课文内容归结:本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 四、想象创作,感悟文本。 (由于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此项文学写作已做为课前作业先行布置了下去,课上只做交流,赏析,评价。) 由唐代三位诗人对桃花源所做的诗歌切入,烘托课堂气氛,引出问题:大家能用更生动、丰富的现代散文语言再现这美丽的桃花源吗? 附:配乐配图 形式: 小组交流——推选优秀——朗诵展示——组内自评——组组互评——老师总评。 学生可由古文中的一句话,一个段落,产生审美体验,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多种文学技巧,丰富的语言进行再创作,深入展现桃花源的美! 老师的评价可从内容、角度、技巧等方面入手,点到即指,不做深究。 此板块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积累和有关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同时也完成了对文章内容的情感升华! 五、探讨主题,小结全文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和“……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 文章这样安排结局有什么作用? 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表现陶渊明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对残酷的现实社会的不瞒和控诉。 增添神秘色彩,更使人向往追求,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六、联系内涵,拓展反思 “桃花源”,不仅在陶渊明的心里,在他的精神里。而更在每个人的心生根发芽,它是用心灵和精神酿造的一坛美酒,它是人们精神荒漠里的一种甘露,给人们心灵慰籍。 同学们,如果你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困苦,在现实社会感到愤懑失望,那么学学陶渊明,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我心中的‘桃花源’”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