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饮食“文”话综合实践活动展示 |
作者:思绪飘飞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3 8:25:58 文章录入:思绪飘飞 责任编辑:蓝星 |
|
饮食“文”话 1.为什么研究饮食这个话题。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数千年来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随着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国大放异彩,一直享有盛誉,这是值得千百万炎黄子孙引为骄傲的。但当今的中学生对于这些头脑中积累甚少,所以我们想试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试着引导同学们学会在生活中积累。 再者,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存在一些饮食上的误区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应该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去加深认识并主动改进。 2.教学目标: (1)在自身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体验中,形成从自己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2)发展实践能力,学会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在调查中,了解饮食更多的内容,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内容是和学习有关联的,在生活中学。 3. 流程设计: 当我们放学后坐在餐桌前享受那份美食的愉悦时,你是否想过这种愉悦属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朝代,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天;当我们和生活中的其他愉悦携手前进,你是否意识到它甚至比其他愉悦更为持久;当我们遇到生活的烦恼、学习的困惑时,你是否注意过它仍伴随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感到欣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对于这天一样的饮食又了解多少?今天就让我们在一种文化的氛围中来探讨饮食与我们的关系,看看我们能收获什么。 请出我们的第一位小主持人——尹楠让她来带我们开始旅程吧! 生1:首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环节——(电脑显示) (一)呈上“佳肴”,话趣事 生1:中华美食源远流长,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即从一种佳肴名称的来历到文化名人与某一美食佳肴的关系等等。从这些典故中了解文人食性以及他们在美食上的创造,真可谓是一席穿越时空的盛宴。 请您品品(第一组同学)给我们呈上的——苏东坡诗钓五柳鱼,为什么是“诗钓”?看看吧。 第一小组:我们组负责查找佳肴名称的来历,从中选取了一个有深意的故事,向各位同学们展现。 (表演开始) ——‘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原来是罄(庆)里有鱼(余),很绝妙吧。(这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智慧,也是学问呀!)(老师) 再来尝尝(第二组同学)带来的范仲淹独创的苏州白云糕 表演——采访 我们组负责查找有关文化名人与某一美食佳肴的史事,选取这个故事同学们除了认识美味的苏州白云糕以外,你在这则故事中还收获了什么? ——范仲淹以苦为乐的精神(难怪他会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有胸襟呀!请同学们记住他。) 想必白云糕还不点饥,再来点儿馒头怎么样? 讲故事——馒头的由来 品味了这跨越时空的盛宴,想必你已经感受到了饮食的魅力,饮食使文字变得活色生香,文字也让饮食从此流传四方。请出第二位主持人李宏鹏。 第二个环节是(电脑呈现)品味“佳肴”,话感受 长期以来,我国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在汉语中,有关“吃”“喝”的词语或说法比比皆是,人们对“吃”和“喝”是如此的熟悉,以至于随时随地都可以顺手拈来,加以引申或比喻。 我手中有一份三组同学们调查的“饮食与汉语“之间关系的材料,考考同学们—— “软面团”“菜包子”——比喻性格怯懦无能的人。 “刀子嘴,豆腐心”——比喻嘴厉害,但心却很软。 “姜是老的辣” ——比喻老人经验丰富。 “装蒜”——比喻假装不知道。“豆芽菜”——形容非常瘦。“三块豆腐高” ——形容个子矮胖。 师小结(在汉语中常常利用食物的外部形状或食物自身的属性,通过比喻、夸张、借代来描绘人物的外貌、心理、行为、好恶等。)除了这些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再来听听。三组同学上 人们还常用食物来比喻漂亮的女子。在古人的笔下,美女常常被描写成:杏仁眼、樱桃小嘴、瓜子脸、项如嫩藕、指如葱根、口若含贝。这种描写不仅很恰当,而且很生动形象,简直栩栩如生了。实际上,以上这些比喻已经成了经典,现代人也常常用它们来描写女性。 食物的特点人们也同样进行了运用。中国人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因此对“肥”“油”就自然有好感。语言中“肥”和“油”常常加以引申,表示利益或好处。你们再猜猜看: 例如:“富得流油”——比喻非常富裕,“捞油水”——比喻从中得到好处, “揩油水”——比喻占便宜,“油水大”——比喻好处或利益多, “他找了个肥缺”——意思为他找了个收入或好处很多的职位。但是“油”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东西沾上油以后很光滑,由此又引申出“油滑”的比喻义。像“那家伙真油”,其中的“油”就是这个意思。汉语中还有“老油子”和“老油条”的说法,它们多用来借指熟谙世事、明哲保身的人。一般来说含有贬义。记住了么? 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料想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同学咱们下课交流。 舞文弄墨的作家,他们都曾大谈过饮食,都喜欢在字里行间捕捉飘缈的饭菜香,仿佛他们不是著作等身的大文人,而是干了一辈子厨艺的大师傅。也正因为文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再加上他们笔中的墨水要比味精、鸡精有滋味,所以写出来的食物不再是寻常的果腹,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境界。这种纸上得来味更长的美食文字,也让读者平添了一层诱惑,看得人口齿生津,浮想联翩…… 第三组同学还为我们选择了一些名人文章,在这里选出其中一篇来与大家分享请出第四组同学—— 藕与莼菜(叶圣陶) (配乐朗读——谈感受) (听完了文章,此文蕴涵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乡愁,还有哪些代表乡愁?月饼、元宵,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找了寄予乡愁的藕与莼菜,我向同学们推荐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其中有这样的话语。回忆童年的生活,正应了冰心的那首诗——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无处不在的是饮食,潜移默化的文化,这些同学的话语可曾吸引了你,我现在感觉我的视野又开阔了。) 第三个环节是(三)回顾“佳肴”,话未来 请王可心带领我们去。 回顾了历史,我们会感觉到时光因他们而定格,历史因他们而生色。可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周围的饮食环境又是如何?现在的饮食状况又是怎样呢?人们对饮食又了解多少? 第四组同学专门为我们调查了周围的饮食环境。请他们为我们介绍一下。 出示(影像资料、调查笔录—— 你对现在的饮食环境满意吗,你对现今的食品放心吗、您对此种现象有何意见、您认为该如何治理此种现象、同学提炼出整改意见) (同学介绍——展示图片、介绍采访过程、问题设置:你喜欢什么样的就餐环境,为什么——谈感受——发出号召) 第五组同学:我组调查的是家庭中的饮食状况。 (介绍过程:自己家一日三餐食谱——所调查的科学食谱(或采访相关专家)——比较中得出明确结论) 第六组同学:我组列出了调查表来确定人们对饮食的了解程度(出示表格——画表显出调查结果) (请第七组同学介绍)学习一些健康饮食方法。 听了以上七组同学的介绍,采访一下同学们,你通过此次活动收获了什么? (同学畅所欲言——从多角度出发) ——饮食中有我们所学的知识,我们要留心观察,善于积累; ——饮食中有许多课堂内我们学不到的知识; ——学会了亲自动手查找资料,筛选资料; ——学会了小组中如何与别人交流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 ——知道了一些关于健康的知识;--- ---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小饮食,妙故事,大智慧,此消彼涨; 饮食中滴滴有学问,显生活,串历史,隐文化,源远流长。 赤峰八中七年七班综合实践展示到此结束。请老师总结。 刚才我们展示了我国饮食文化中文明、光辉灿烂的一面,同时也指出了某些落后、不尽人意的地方,当然这是从我们身边出发,得出的经验、感受。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还有一些落后的现象,例如:不良的饮食环境,极易传播各种疾病;过分重视饮食的味道、数量,忽视了饮食的色香、营养和情调;不食早餐、热衷于油炸等垃圾食品等不良饮食习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