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石壕吏》教案设计4 | |||
作者:QSZ222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5 8:29:23 文章录入:qsz222 责任编辑:蓝星 | |||
|
|||
石壕吏教案(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 2、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 3、改写并表演诗歌,体味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教学设想: 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老妇的话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导入(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759年唐军在邺城大败,数十万人死伤殆尽,唐军退守河阳,到处抓人以补充兵源。诗人被迫离开洛阳,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看到的尽是妻离子散、离家别土的悲剧,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段经历写成的。 二、准确朗读诗歌 1、略微补充些文学常识(古体诗、“三吏”“三别”) 2、听范读,注意节奏起伏 3、注音:吏逾邺戍咽妪泣 4、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三、疏通诗意、把握内容 1、速读诗歌,解释重要词语,理解诗意 2、提出疑难,共同讨论解决 3、分别用一个对偶句概括诗歌内容和主旨(讨论) 四、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朗读诗歌,寻找诗中意味深长的词句并分析意境(练习) 五、体验反思 1、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六、小结、布置作业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剧本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石壕吏(课堂讲义) 一、读准下列字音 吏: 逾: 邺: 戍: 咽: 妪 : 泣: 二、文学常识积累
三、速读诗歌,解释黑体字,理解诗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四、朗读诗歌,思考讨论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在文中找出语言根据来说明) 五、朗读诗歌,体会加点词的意境(表达效果) 1、本诗中为何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这两句是何写法,有何作用? 3、“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意境如何? 4、诗中意味深长的词句还有很多,请再举一例并作分析。 六、体验反思: 1、有人认为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问出来的。试据此想象吏与妇对话的情景。 七、作业 1、阅读杜甫“三吏”“三别”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石壕吏》改写成剧本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立于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