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9 |
作者:bear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4 10:33:48 文章录入:guoshaochun 责任编辑:蓝星 |
|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课前背诵: 《宿建德江》、《暮江吟》、《枫桥夜泊》、《静夜思》 《鸟鸣涧》、《西江月》、《水调歌头》、《泊秦淮》 教学目标:1.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习惯。 2.掌握文章按时间顺序组材的方法。 3.体会说明文中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学习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2、3 教训难点:目标4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刚才背诵了带有“月”字的古诗词,古往今来,人们仰望那一轮明月,总会有无限的遐想,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吟唱,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飞上月球,去探索那无穷的奥秘。如今我们人类终于实现了这个夙愿,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伟大的时刻。(板书) 二、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表示时间、人物、事件的语句。 (提示:大屏幕显示问题,抢答题) 时间: 人物: 事件: 三、阅读“预习提示”,抓住其中的“惊心动魄”一词作为突破口,进而引导学生围绕“惊心动魄”一词进行提问。 四、回答问题 (1)“惊心动魄”的一刻指的是哪一刻?用一句话来概括。 讨论,明确:1969年7月12日上午11点51分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步。 【这一问题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表示了这一意思?在文中画出来。 讨论,明确:这些语句中有生动的描述,也有平实的说明;有的写的是过程,有的是意义,都以不同的语言形式,向人们宣告了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可见,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我们说话和写文章也应该这样。 【这一问题是在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体会语言的多样性。】 (3)为什么说这是“惊心动魄”的一刻呢?说说你的理由。 你能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回答吗? 讨论,明确:着重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来解决。 五、探究质疑 就学生不明白的问题自由提问,并互相解答。 【这一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而设计的。】 六、拓展训练 你知道哪些关于航天事业的信息?请你把你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共享。 【这一问题是在整体上了解了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更多的去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了解天下事,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进而认识到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是不平凡的,都是要为之付努力与艰辛的。 七、作业。 准备综合性学习活动材料,《探索月球的奥秘》,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比赛 【补充材料】 1.“阿波罗”号: 2.“神·五”: 3.“神·六”: 4.“哥伦比亚”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