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作者:caijing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23 21:33:36 文章录入:蔡静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透过文章的表象,体会文章主题。 2、通过诵读,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了解并掌握插叙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透过文章表象,领会文中蕴涵的主题。 三、 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角色朗读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们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们感到无奈、伤心甚至落泪,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新课文《羚羊木雕》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一、准备阶段: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的音、形: 抹 攥 逮 怦怦 树杈 寒颤 2、整体感知,明确以下问题: ① 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父母却逼“我”要回来,“我”对朋友反悔了的事。 ②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③ 作者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明确: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 发生:妈妈查问木雕。 发展: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 高潮和结局:“我”违心地取回木雕,好友体谅“我”,给了“我友谊的温暖”。 ③找出插叙部分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将“我”和万芳平时的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 作用:使行文集中、紧凑,在一天里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同时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④ 全文写了几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 A、“我”:珍视纯真的友谊,深受伤害,胆小,敢承认错的孩子。 B、妈妈:威严厉害,重财轻义,固执,咄咄逼人。 C、爸爸:不怒自威,重财轻义。 D、奶奶: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情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E、万芳:仗义,纯真无私,注重友情,心胸豁达。 F、万芳妈:武断、泼辣。 G、作者:责怪文中重财轻义的父母,尊重孩子的友情。 ⑤ 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环境描写:“我取回木雕,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作用:烘托“我”内心的悲伤。 二、分组练读: 要求: 1、自愿结组,分配角色练读。 2、注意朗读要求: ①语气要符合人物身份。 ②说话要体现人物性格。 ③ 感情要投入,神态要逼真。 三、角色朗读: 1、 小组推荐最佳人选。 2、 当选人到讲台前分角色朗读。 3、 集体评价。 四、作业: 1、 回家后与父母一起阅读本文,就“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一题采访自己的父母并做好记录。 2、以“子女为正方,父母为反方”准备辩论, 你赞同哪一种论点?准备好充分的论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