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桥之美》教案设计5 |
作者:天光云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 23:10:35 文章录入:sharkzxb 责任编辑:蓝星 |
|
《桥之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理解作者从画家的角度欣赏桥之美的方法。 2、 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 3、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作者的欣赏角度。 2、 分析欣赏语言。 教学过程 1、导入 很早以前,桥就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桥给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仅如此,桥还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桥,就不会有唐朝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如果没有桥,张继恐怕也写不出《枫桥夜泊》这样流传千古的佳句;如果没有桥,我们也就无法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象。桥之美早已深深的映入我们的心间。 出示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桥之美》,看看在画家吴冠中眼里桥之美。 2、 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呢? ——在作者眼里,桥美在何处?作者是怎样来说明的? 3、 针对问题,自主讨论 明确:在作者眼里,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作者举了乌镇的石桥、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长桥之美、山区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以及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4、 再次质疑 5、 品评语言 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是你最喜欢的,说说你的理由。 重点品析以下几句:有关“乌镇的石桥”、“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长桥之美”、“山区的风雨桥”的描写。 l 厚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狭窄拥挤,令人憋闷;而石桥轮廓鲜明简单,能使空间陡然疏朗开阔,令人神清气爽。 l 细弱的柳枝拂着坚硬的石块,强弱、轻重、动静不同,颜色对比,阳刚与阴柔两种美的不同,和谐而统一。 l 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 l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形成鲜明的对照。 6、 拓展练习 出示图片,从中挑选一幅,说说你认为这座桥美在何处? 7、 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桥之美》这篇文章,作者先从总的方面说了作为一个画家,对桥梁的欣赏的着重点,然后分别举例说明了桥与周围景色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欣赏桥之美的又一种角度;而且,我们还知道,说明一个事物时,应先抓住该事物总的特征来说明;同时,我们还明确了一点:欣赏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 作业 请给将要修建的南京长江三桥设计一个方案,说明一下你的设计思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