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11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石门实验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5 19:31:50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进行古文言的积累。 2、理解内容。包括句义,关键词和对内容的概括。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格言、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 重点、难点 1、文意理解及格言背诵 三、 教学设想 《论语》的语言比较难懂,政论性比较强,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根据要求,对格言的背诵是教学重点之一。所以,首先朗读放在第一位,要采用一切方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然后借助课下注解和老师的提示,理解文意。老师重在点拨,由学生谈自己对之的理解。 四、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关于学习方法、道德修养、为人等一些有益于我们健康成长的知识,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很精辟的见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十则》。看看其中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1、课前小资料:孔子及《论语》——见课下注解,老师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三、学习及探讨(1——5则) 2、听学生朗读,点学生纠正其错误。 3、老师采用关键词填空法朗读,让学生加深印象,特别在停顿上做强调。 4、师生共同探讨每一则格言的意思——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全班发表看法。 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一些字词进行落实。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 5、课件显示: 1)体会一下,你有“说”、“乐”、这种感受吗?你能不能做到“不愠”? 2)为人办事忠诚、对朋友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这三个标准适合你吗? 3)温故能知新吗?有无体会?熟能生巧有无体会? 4)学与思的关系:谁主谁次或有其他关系?打个比方? 5)这则格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背诵巩固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上节学习内容 1、背诵(1——5) 2、理解: 3、分别谈谈这五则格言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4、谈谈你对这几则格言的认识。每则只用两句话。 5、 二、学习及探讨(6——10则) 1、朗读指导。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2、分组讨论,疏通文意,提出疑问。 3、第六则的核心是:长处——学,短处——省 4、第七则的重点是:向一切人学习,学长处,鉴短处 5、看书说一说:“士”是什么人?“仁”指什么? “任重道远”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6、第九则中,松柏在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一样,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不一样?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7、第十则, 动手:查词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动口:说一说“恕”是什么意思 动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点对不对? 三、讨论归纳: 1、大家议一议: 把十则归一下类: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品德修养 (要注意,有的两者都有) 2、说一说你认为最重要的警句和成语,在书上打记号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四、关于课后练习 第一大题: 1、“说”通“悦”,高兴,通假字。 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多次反省”,注意:三是概数,指多 译: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 3、旧的东西(知识)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4、迷惑;有害。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 5、刚强、坚毅。 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6、欲:想做的;施:施加 自己所讨厌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