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是一种形状似狗的哺乳动物,有着黄色或灰黑色的毛皮。在数不尽的动物故事中,狼是经常被人们描绘刻画的对象。从体裁多样的狼的故事来看,狼有如下几个特性:
其一,狼是残暴的。
狼不仅会擒吃一些比较驯善的动物,如兔子、猪、鹿、羊等,而且会残忍地伤害人。所以狼曾被认为是一种害兽,猎手见了没有不打的。小学语文中《狼和小羊》记叙了狼吃小羊的经过。高中课文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写到,狼不但不感谢东郭先生的救命之恩,反而倒打一耙,咆哮着 龇牙裂嘴,要以恩人充饥肠。民间故事《狼的传说》讲到,狼乔装打扮成慈祥和蔼的老太婆,在路上蒙骗到外婆家探亲的姐弟俩,说她就是他们的外婆。狼外婆黑夜中吃掉了弟弟,还想吃姐姐,姐姐乘机逃出魔掌。狼的凶残暴虐由上可见,叫人听了毛骨悚然。
其二,狼是贪婪的。
狼的贪欲是没有止境的,在狙击驯弱动物或追击势单力薄的人时,不达目的死不罢休。清朝蒲松龄小说《狼》中有个两面三刀的狼,途中追赶一个屠夫,得到了许多骨头,仍然“并驱如故”,妄想以屠夫为 美餐 。小学语文中的《一只狼》,同样贪得无厌,卖肉的扔了一块又一块肉给狼吃,而狼依旧穷追不舍。
其三,狼是铰诈的。
《狼和小羊》中的那条狼,再三找借口,企图“名正言顺”吃掉小羊。狼先骂小羊把它喝的水弄脏了,小羊反驳说:“你在上游,我在下游,我怎么会把你的水弄脏了呢?”接着狼又是没好气地斥责小羊:“前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小羊喊道:“啊,前年我还没有出生哪!”狼的招数使尽了,便暴露出凶神恶煞般的狰狞面目,向小羊猛扑上去。蒲松龄笔下的两只狼,更加狡黠奸诈。为了吃掉屠夫,互使眼色,联合实施阴谋诡计,一狼佯装闭目养神,“犬坐于前”,另一条狼则绕到屠夫背面草堆,妄图钻洞攻其后。马中锡笔下的中山狼,在穷途末路之时,摆出一副可怜相,并且引经据典,向东郭先生求救;及灭顶之灾消弭,则凶相毕露,振振有词 要扑打撕咬救命恩人。
其四,狼是愚蠢的。
俗话说:“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好猎手。”“小草怕霜霜怕日,恶人总会遭人磨”这些话用在狼身上也是恰当的。益希卓玛等记译的藏族民间故事《兔子判官》说,掉进陷阱的饿 狼被大慈大悲的山羊救起后,把自已的报恩誓言忘得一干二净,扬言救人须彻底,它现在饿得发慌,要吃掉山羊。这时兔子判决官来了,狼请兔子明断。兔子请求狼和山羊把经过重演一遍,以便根据亲眼所见来作出公断。狼信以为真,重下陷阱,兔子说:“你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等死吧!”山羊得求了。还有《牧童杀狼》中的三只狼,也同样斗不过两个聪明的牧童。总之,凶恶的狼最终逃不开覆灭的命运。
描写狼的举止等,都不是为写狼而写狼,都不是仅仅为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写狼最终还是为了刻画人、启发人、教育人。历史上的夏桀、商纣、秦桧、日本鬼子、四人帮、张子强、赖昌星,哪一个不比狼狠,不比狼诈,不比狼蠢,但他们都最终受到人民的声讨、历史的遣责或法律的惩罚。屠夫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耐人寻味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大众的“牛”也可能变成与人民为敌的“狼”。早年天津的张子善、刘青山,近年的胡长清、成克杰、李嘉廷就是明证,曾经为人民出生入死,曾经为人民操劳奔波,后来却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危害人民根本利益。今天,多看几个关于狼的故事,对我们的事业是不无意义的。
然而,更有趣的是,狼的象征意义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发展变化的。这也许源于心理学常常提到的狼孩故事。印度一个被人抛弃在荒山野岭的婴儿,被一只母狼衔去,竟然被它抚养长大,成为一只闻名遐迩的狼孩。我国加入世贸之后,人们把与外国商人、境外公司开展商业贸易活动,称之为“与狼共舞”,而且奉劝国人,为了舞姿好看,还要把自己先变成狼。有一种服装品牌,叫做“七匹狼”,气势何其粗犷、有力、雄浑。有的文艺工作者,给自己起艺名就叫“老狼”,在歌坛上嚎叫“我是北方来的一匹狼”,令无数观众为之倾倒、叫绝。
作者邮箱: xieguopingaaa@21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