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化石的形成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9 20:15:57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化石的形成 化石:
古生物学根据保存在 岩层中的动植物的遗体和它们的遗迹来研究地质时代(地史上)的生物界。这些古代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叫做化石。化石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物特征,例如结构大小、形状、纹饰等等,他们必须能够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还必须保存于岩层中。所以岩层中那些粗看起来似乎有定形的结合或其他无机结构如树枝石,不能认为化石;而现代泥沙层中埋藏着的蚌蛎贝壳,也不是化石,因为它们是现代的产物。 1、
生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易于保存的硬体,如蚌蛎的贝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等,这些由矿物质组成的硬体比起软体(皮肤、肌肉以及各种器官)来不易毁灭。 2、
生物死后,须得有某种沉积作用把它迅速埋藏起来,如果暴露在空中,则将受氧化作用或遭受其他生物吞食或破坏。 3、
是时间的因素,即埋藏着的生物要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固结、充填、换质等石化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