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感谢唐诗宋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30 20:00:4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感谢唐诗宋词

 

小时候因家里穷,父母拼命干农活挣工分,年终生产队分的几斗粮食仍不能果腹充饥。家里也因此没有余钱为我买那些花花绿绿令人眼馋的小人书。求知欲极强的我留心收集、抄录自己见到的古典词诗。父亲很赞成我这样做,特地把他那本半旧的《工作记录》硬皮本“赏”给我……

初一时,学完朱自清的《春》,语文老师据“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了志南和尚这首诗的全貌。“……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老师讲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道理时,我恰巧在《语文报》上见到了朱熹的这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并特意抄在《工作记录》扉页上。初三时,讲吴伯箫《菜园小记》时,见到“沙场秋点兵”的诗句,我又得到了辛弃疾的那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读高一时,班上有位叫何海阔的同学,他酷爱宋词,且能平平仄仄地填,很羡慕他的一口气嘟嘟噜噜背十几首宋词的功夫,便把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都抄背了下来,宛然传神的“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的妙创,以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美音佳……中学6年,我抄录了200首唐宋诗词。由起初的懵懵懂懂,到后来的“抑扬顿挫读罢,击节赞赏”……那些古典的诗词为我饥寒交迫的贫瘠思维送去了灿烂的智慧和春花般的芳香。我由一乡村孩子成长为城市中学教师,那些源源未断的诗词“功不可没”啊!无怪乎国学大师王国维把他的“三境界学说”用宋词佳句命名,也无怪乎身处逆境中的傅雷先生仍要求儿子用中文通信,并对他信中引述唐诗而感到欣慰。

多读唐诗宋词吧,它可以“明志、识史、益智、添趣”,它对于“读书写作,为人处世,交际应付都有益处”。那其中深蕴的道德精华和文化精华昭示我们作更坚定的人生跋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