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抓落实与落实“抓”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9 20:29:4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抓落实与落实“抓”

 

主持人语:工作不落实,我认为与一些同志心浮气躁有关:对解决问题心思用得不多,对出名挂号心思用得不少;正经工作没干几件,表功材料写了一堆; “板凳”还没怎么坐热,就盘算着向上“动一动”……“心浮一分,随时可招忧悔;气躁二字,从来误尽事业”。抓好工作落实,必须力戒浮躁。让过分急切的名利之求和得失之患,占据了心灵扭曲了行为,是浮躁的重要思想根源。其实,活得最浮躁的人是活得最累、最痛苦的人。疗救此症的关键是调整心态。为此,我愿意推荐两个“祖传秘方”:一曰淡泊,二曰宁静。

 

  抓工作要有力度,务求落实,抓出成效,这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一位成功的领导者的信条。然而,尽管反复讲“抓落实”,有些工作却并没有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抓好“抓落实”的落实,即没有很好地落实“抓”。笔者认为要真正抓好落实,至少要做到“三个一”。

  责任一明确就能落实。落实意味着承担责任,落实工作首先要落实责任。有些单位部署工作,往往只布置任务,不明确谁来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标准和要求,结果工作在一片“抓落实”的喊声中“落空”。有人说,抓落实是师以下部队的事。这种认识不全面。诚然,工作最终要落实到部队,落实到基层,但是抓落实各级有各级的责任。一般来说,师团级机关要实施面对面领导,具体帮助落实;军级机关要加强调查研究,检查指导落实;更上一级机关要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宏观指导落实。越往下“抓落实”要越具体越细致,越往上则越要在抓好“抓落实”的落实上下功夫。从上到下形成“抓落实”的有机责任链,方能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工作一认真就能落实。抓落实难在认真,贵在认真,只要认真起来就不难。单位领受了任务,就要把上级的指示、要求弄明白,把本单位与之相关的情况摸透彻,认真分析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尤其是对困难和问题,要设想得多一点、难一点,一个一个列出来,一个一个集智攻关。有时不妨多提几个应对方案,并进行反复比较,择其最佳而实施之。机关检查指导抓落实认真与否,是一种无形的导向。你“较真”了,下面不认真的也会认真起来,工作由不落实向落实转化;你“大而化之”,下面认真的也会慢慢不认真了,工作由落实向不落实滑坡。

  决策一科学就能落实。领导机关的决策,如果脱离群众,大多数人不拥护,就很难落实;如果脱离实际,与必备条件相差太远,就不可能落实。“抓落实” 有客观规律,抓好“抓落实”的落实也有客观规律,违背了规律就会适得其反,落实最终将成为一句空话。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群众可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才赢得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的局面。同样,一个单位在规划工作、作出决策时,也要把握这个“度”,目标要望而可及,任务要重而可担,标准要高而可攀,要求要严而可行,这样才能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在各个层面上抓好落实。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