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行道树”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9 18:58:15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行道树》中“行道树”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理解《行道树》中“行道树”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

“行道树”静立在路旁,“一身抖不落的烟尘”,“春天勤生绿叶”、“夏日献出浓阴”,早起的孩子路过,贪婪地呼吸着她们制造的新鲜空气。这是行道树的客观作用,但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的话,《行道树》就和一般托物言志的文章没有区别了,这是对这篇含义隽永、意味深长的优秀散文的浪费,显得肤浅。

要想进一步理解这篇文章更深层的内涵,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切忌寻章摘句,片面理解。首先,文中的“行道树”,已经不是自然意义上的一般树木,而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无私奉献者,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成一篇行道树的自白;再则,这无私奉献者,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奉献者,而是有着神圣的“忧愁”的奉献者。“行道树”——“无私奉献者”——“忧愁的奉献者”,构成了对文章中“行道树”这一形象理解的三个层面。

她们放弃了可以“吸露”、“玩凉凉的云”的悠闲自在的生活,“牙龈咬得酸痛”地立在扑面的尘土中、立在无边的黑暗孤寂中,无怨无悔地制造清新,但这一切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她们不为自己的处境忧愁,而是为人们的麻木忧愁,这种不以己悲、心忧天下的胸怀,才是作者真正要歌颂、赞美的无私奉献精神。

解答:

“行道树”价值和意义在于告诉人们,一切神圣的事业都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她们是神圣的,她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解题方法链接:

《行道树》这类文章篇幅不长,寓哲理于形象,基本上还是遵循了托物言志的一般思路,不同的是,作者采用了行道树自白的表达方式来将形象拟人化。所以,把握文章要旨的时候,首先从这个形象入手,把握其显性含义,进而抓住关键语句深入理解,如:“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