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流沙河一条不息的河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29 18:35:28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
|
流沙河:一条不息的河 因才识扬名,因清脱为人仰重,因谦虚而备受爱戴,这便是人们心目中的著名诗人流沙河。 流沙河那支如椽大笔曾在中国诗坛上笔走龙蛇,饮誉海内外。前些年,先生突然“见异思迁”,弃诗而作文,鼓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拨弄出举世瞩目的一个大漩涡。近年来,突然又波澜不兴。先生的近况如何难道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沙老已逾七旬,身高1.7米,体重却只有90多斤,怎一个“瘦”字了得他的样子,容易使人联想到经霜后的枣树,秋塘里的残荷。光阴似箭催人老,沙老已是两鬓如霜了,但先生旧貌未改,安之若素,布衣一袭,清癯的脸上,双眼依然睿智深邃,神态依然恬淡超然。 先生身体尚好,无大病,一日三餐,素食而已,不饮酒,烟已戒。沙老言谈海阔天空,雅俗共赏,亦庄亦谐。他幽默的质量,可谓绝唱,兴致来了,上下五千年,引经据典,从早“幽”到晚。沙老说:有两个人逛书店,看到一排排包装精美的书,两人在浩叹祖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各自大发了一番高论。一人说,这个作家太骄傲了,出了一本书,竟然在封面印上“老子著”;另一人说,那个作家太谦虚了,自我作贱署名“孙子著”。 先生原名余勋坦,流沙河一名是颇有来头的,“流沙”二字取自《尚书·禹贡》之“东至于海,西至于流沙”,因国人名字惯为三字,遂将“河”复补。沙老是四川金堂人,生于1931年,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和《星星》编辑。1957年“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毛主席亲自点名,“假百花齐放之名,行死鼠乱抛之实”,流沙河在全国上下被批倒批臭,后连续接受多种“劳动改造”12年。1979年他被调回四川省文联,从1985年起专职写作。先后出版了《锯齿啮痕录》、《独唱》、《流沙河随笔》、《流沙河诗话》、《故园别》、《游踪》、《庄子现代版》、《Y先生语录》等。迄今为止,沙老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近30种。 阅历的沧桑,岁月的剥蚀,对于沙老来说,已如遥遥一曲《渔樵问答》,喧嚣滤尽,只剩下如水的宁静。近年,先生蜗居书斋,杜门避嚣,浸淫于庄子那份旷达的精神境界。沙老殚精竭虑,历时近两年,终于将凝结心血与智慧的30万字的《庄子现代版》奉献给了读者。《庄子》一书立意玄奥,普通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大旨要言。先生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用通俗的文笔对《庄子》全文加以串讲,同时在文中各篇之前加了数千字的“引读”,从而为读者了解《庄子》带来了方便。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流沙河随笔》,是先生10年来所写的随笔精华,可以看出先生身上那种隐于质朴中的尖锐与寓于宁静中的泼辣。《锯齿啮痕录》一书,沙老以平实的文字叙述了自己20年右派生涯的艰难岁月,虽不乏调侃和俏皮,但沉痛与沉重才是其基调,这样的春秋笔法,很是触目惊心。先生的400则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语录》堪称一绝,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沙老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标新立异,出语有典,理据有度。流传颇广的《庄子现代版》、《字海漫游》文字学专著 等就是佐证,充分体现出他的学者风范。 如今是挣钱的时代。四川一家酒厂求沙老写三五百字称道该厂的“酒文章”,开价数十万,被先生凛然拒绝:给再多钱也不写。可见其为人为文的风骨。沙老的书柜与桌椅,都是老掉牙的家什,丝毫也看不出一点现代文人的居室气息,既不气派,也不舒适,而且临着喧嚣的大街,不待开窗,已是市声如潮,可他却能安坐寒斋,心神专注地读一些怪异的书。先生是修身养性之人,修身养性强调心灵感受的质量,以达到心中理想的自我形象塑造。再说沙老懂英文,知西学,精古文,通国学,博天文,比其他的文人更知天命。他深知,平静地生活,才是人生的真实目的。先生推崇道家恬然自适、消极不争的思想,能够超然物外,求得心灵的静逸,实不简单。面对“滚滚红尘”、“喧嚣世界”,先生集淡泊、宁静、精深、超然于一身。 先生日常居家好静思,喜读书,此外亦奖掖后进,扶持新人,基本谢绝社交应酬。惟两事让他尽力倾心,其一,先生以诗歌、诗论、诗评作桥,促使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其二,港、澳已回归,先生更关注台岛回归,期盼国家统一,希望有生之年,能亲睹这一国之幸事。沙老以花甲之年,羸弱之躯,执如椽之笔,以春蚕吐丝之态,为中国文学的宝库倾吐着字字珠玑。沧桑岁月终未使这条河枯竭干涸,相反,它正满载至清至纯之水,以自身独有的流向,静静地汇入我们民族文化史的无尽长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