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心声》说课稿
作者:刘志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 21:25:32  文章录入:水清浅  责任编辑:蓝星

《心声》说课稿

平昌县驷马中学  刘志军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的《心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教材分析

《心声》是发表于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儿童小说。被选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选编的主要是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要求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能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并结合自身生活理解主题,分析人物,品味语言。《心声》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达对美好生活执着的追求。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脉络清晰,情节感人。文章无论从主题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内容的现实性都极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学情分析: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脱去孩童稚气、临近青春成熟的个体,对人生、社会仅有一点懵懂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知识层次参差不齐,且不少学生都是留守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他们渴望得到知识,极需正确的引导、亲切的关爱。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面面俱到”;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较熟练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基于这些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预设目标:(幻灯片出示目标)下面我对目标作一点说明。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虽然在教学中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小说这种文学样式的基础知识强灌给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按照小说教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学习。基于此,我把引导学生梳理情节、感知人物作为第一个教学目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培养语感、训练朗读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具有民族性的体现。把它作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文学作品的必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讲“教材是例子”,作为课文《心声》是一个什么例子,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弄明白的。理解心声内涵、明确写作目的,从中获得人生启示便成了当之无愧的目标。

鉴于本课是小说,虽语言通俗流畅,脉络清晰但情节却富有波折,加之在教学中如果学生体会到了主人公心声的内涵,并由此生发开,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同时又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梳理故事情节、探究心声内涵便成为教学的重点。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过主人公一样的经历,加之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对于心声内涵的理解、作品主题的挖掘以及本文对人生的启示也便成了一大难点。

教学方法(幻灯片: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点拨法、情境创设法、悬念设置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教学千法读为本。在教学中,我将尝试多种阅读方式:听读录音整体感知,选读和浏览把握要点,示范朗读和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理解心声内涵,并品析课文语言,培养语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读出自己的见解,与文本对话,同时在诵读中进入作品情境,体验人物内心,理解文章深刻的主题。

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予以适当的启发和点拨。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将在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运用讨论法自主合作地探究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观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心声,培养表达的勇气和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认为语文课堂应体现多元化,如果恰如其分展示老师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才华,以此激活课堂感染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唱歌、画画、朗诵等个人爱好予以教学。为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在对情节的梳理时将适当设置悬念,把“包袱”扔给学生,把主动还给学生。

学习方法: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多样的,有读、品、议、悟、辨、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用到的是读、品、议、入。

读:. 尝试多种阅读方式:听读录音整体感知,选读和浏览把握要点,示范朗读和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

品: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议:讨论课文主题思想,交流心声。

入:运用各种方式方法走进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并给段落标上序号。

教学过程

根据上述的理念和方法,我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以“感悟心声”为切入点,力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这节课教学思路拟订为“导入新课唱心声——整体感知听《心声》——读思结合悟“心声”——真情表白诉心声——拓展延伸写心声”。并在结束时师生同唱一首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希望,首尾呼应,实现了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语文走向生活的过渡。

一、导入新课唱心声。(2`)

此环节我以歌声表达对学生的心声,然后语文过渡到课题。以此激发学习兴趣、拉近师生距离,同时为促进健康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张本。

二、整体感知听《心声》(4`)

播放自制课文缩写配乐朗诵,然后引导学生概括主要矛盾冲突,教师以此画出简笔画。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情节,养成专心倾听的习惯,训练概括能力。并进一步激活课堂,提高学习兴趣,实现预期目标。

三、读思结合悟心声(20`)

(一)学习故事开端(7`)

1、学生合上书,老师选读1——10段中程老师的语言,让学生猜想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引导归纳小标题:想读课文被拒绝。

2、分角色朗读11——16段,教师指导评价。

3、齐读17段,激发情感,探究“心声”一:渴望平等相待。

4、(李京京想读的课文叫什么名字?课文哪一段交待了。)抽读第7段,指导读音(契、诃、恍惚),由此简介《万卡》。李京京为什么这样喜欢这篇课文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故事的发展。

(二)学习故事初步的发展6`

1、复述故事情节,归纳小标题:练读课文忆亲友。

2、赏析心理描写,体验人物心声。

范读摘选的片断,激发学生情感,畅谈心声之二:渴望温暖亲情。

快速浏览23段,体验人物心声之三:渴望纯真友情。

(三)学习故事进一步的发展(5`)

1、引导复述情节,归纳小标题:指出错误被嘲笑。

2、分角色读33——41。齐读42段。

畅谈人物心声,教师归纳心声之四:渴望理解尊重。

(四)学习高潮结局部分(2`)

京京的心愿最终实现了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实现的?他读得怎样?归纳小标题:深情朗诵感师生。

(在以上的环节中,读思的过程就是梳理情节感悟心声内涵的过程。我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梳理情节,并采用悬念设置、读思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复述情节,不仅培养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突出了教学重点。课文篇幅较长,因此选读有代表性的语言揭示情节梗概,为下节课训练缩写铺垫。同时让学生回忆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实则是让学生于无形中扮演主人翁的角色。分角色朗读和齐读既体现个性特点,训练朗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情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悟“心声”内涵突破了难点,也品味了文中深情精当的描写语言。)

四、自主合作话主题(5`)

李京京,一个在老师的眼中不听话的孩子,却凭着自己的执着、勇敢,最终实现了自己心愿。这个小小的故事到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这样设计是为让学生领悟作者表达的意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健康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并为第二课时学习作铺垫。答案可多元化,鼓励个性化体验。学语文是在学生活,读课文也是在读人生。既考察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个性,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恰当体现了对难点的突破。)

五、真情表白诉“心声”(10`)

同学们,在成长的历程中你有过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吗?在与父母、老师、朋友的相处中,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吧。请同学们敞开心扉,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好吗?(或先写后读)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心声,我非常感动。我们相信,今后的生活就像一首歌里写的那样“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让我们一起来唱这支歌好不好?

在内容与情感的双重延伸中,走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与上一环节一起突破教学难点。)

六、拓展延伸写心声。

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倾诉你的心声.

  (此题是在学生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形成健康的观点方法,以此指导生活,实现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也训练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简笔画提示主要矛盾冲突;情节发展四阶段是行文脉络也是教学的重点;板书心声内容意在帮助学生理解主题,突破难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