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爱莲说》教案设计20
作者:谭锦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26 15:50:49  文章录入:谭锦淑  责任编辑:蓝星


【课题】:《爱莲说》          【授课时间】:20060521
【授课人】:谭锦婷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学目标】: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键播放莲花组图。)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各抒己见)
 
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的内在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体裁。
在分析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体裁。
 
了解本文的体裁。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可以怎么解释?
明确: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了解本文的作者    (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用课件打出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解说: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
三、朗读训练。
教师泛读。
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蕃( fán)濯(zhúo)淤()涟(lián) 亵(xiè))鲜(xiǎn)有闻
四、自学课文。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解,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疑难之处。(不懂之处进行提问,共同解决。大屏幕出示检查合作学习结果)
请同学们根据注解,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大屏幕投影)之后再读课文。
五、理解本文的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2.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欢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来看,它是哪一种人的化身呢?君子

44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5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是托物言志向的写法。

     作者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6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

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同时又是花中的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7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有德者鲜   惋惜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无   赞美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趋利者众   讽刺

小结: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 莲花 君子

六、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 ,因为它 。

七、七嘴八舌  各抒己见

 在当今社会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位君子?(重现君子的品质)

【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2.课外拓展

作者在本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状写你所喜爱的一种花,并能抒写出喜爱的原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