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童趣》教案设计15 | 
| 作者:王素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7 11:44:57 文章录入:wangsujun 责任编辑:蓝星 | 
| 
       | 
    
童趣 沈复 教学目标: 1、学习常见文言词语,感受语言特点。 2、培养语感,丰富语言仓库。启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文言常用词。(第一课时)           2.能把言和意融合在一起。(第二课时) 教学难点:培养语感。 关键点:  熟读成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我们有责任继承并发扬它。今天我们就学              习清朝作家沈复所写的《童趣》     【1分钟】           二、作者简介:沈复,清朝常州人,工诗画、散文。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分钟】                    三、默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及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3分钟】           四、生齐读。【2分钟】           五、师范读。 【2分钟】           六、生自由朗读【3分钟】           七、找单个同学读。引导学生们纠正同学读错的字音,并及时在投影上出示容易读错的字引起  学生们的注意。然后强调句子的停顿。(用个别示例,使学生明白现在的读法跟以前有所不 同。) 如: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 鹤/观                      (/表示明显停顿,·表示极短停顿)     【6分钟】           八、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10分钟】               措施:1、学生提出有疑问的字词,学生老师共同解决。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列关键词               关键词:细(仔细),察(观察) 昂(抬)首(头) 项(颈项,脖子) 果(果真)驱(赶)               强(同“僵”僵硬。是通假字)       2、出示特殊句式          判断句:(“盖……”表判断)          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 )          被动句:(“为”在这句话中解释为“被”)           九、翻译全文。【10分钟】 措施:几个学生试译全文,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随时提出来,大家一同探讨。最       用投影出示译文。           十、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目的:加强理解课文)  【2分钟】           十一、进行背诵比赛。【5分钟】           十二、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导语:有人说,童年是一首诗,虽然短暂却令人回味无穷。也有人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不管怎么说,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属于自己的童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童趣》这一课。【2分钟】     二.首先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出示投影片)【3分钟】 1.本文选自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作者字____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或词     昂首观之    见藐小之物     项为之强      凹者为壑      作青云白鹤观       3.翻译下列句子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蹲其身,使与台齐。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接下来请同学们试着齐背课文。【3分钟】 四.问题探究  【15分钟】 问题一: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怎样一幅画?(明确:群鹤舞于空中的青云白鹤图) 问题二: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总写童年时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看到细微的事物中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妙处,              产生超然物的乐趣 第二部分:具体写童年观察景物的奇趣。这一部分依次写了三件物外之趣。) 问题三:三件趣事你最喜欢哪一件 问题四: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三件事在程度上是加深的。) 问题五:作者年幼时的想象合理吗?为什么?(围绕联想与想像来答) 问题六:本文的主旨是怎样的?(写作者童年的物外之趣) 问题七: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分析。(语体简约、含义深刻、用词准确。)         (措施:学生进行讨论总结) 五.同学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回答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提出疑问我们大家共同解决。【10分钟】 六.再次请同学们背诵课文。【3分钟】 七.请问同学们,学了此文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得到了哪些启示?【7分钟】 八.小结:同学们,热爱大自然吧,不但要善于观察,而且观察要敏锐,加之丰富的想像,就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1分钟】 九.作业:写自己童年中有趣的事。【1分钟】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