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错过》教学设计1 |
作者:俞 彦 文章来源:宣州区狸桥镇昝村初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6 19:38:34 文章录入:有棱的冰 责任编辑:有棱的冰 |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探究讨论点拨法 录音机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提问:为什么必须习惯错过、品味错过? 过渡: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 二、 合作探究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的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对待“错过”。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中心。 1、 学习第一部分思考:提出问题部分,作者摆出哪些事实? 2、 学习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3、 学习第三部分思考:作者从几个层次来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4、 学习第四部分思考:课文第14-15段,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明确: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5、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接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6、自选探究其它语段: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自己喜欢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尝试背诵出来 。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三、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 回忆自己或他人“错过”的事情,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2. 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 3. 以诗作结,学生品味,升华主旨。 课后作业: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