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燕》教案设计19 |
作者:阿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30 14:39:52 文章录入:laonan 责任编辑:蓝星 |
|
《海燕》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2、通过朗读练习,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 3、感受海燕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象征手法的分析 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多媒体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资料分享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明确: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小说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小市民》;长篇小说《母亲》. 三、整体感知 听教师范读,扫清字词障碍,感知课文大意,并初步了解朗诵要求 四、我来读一读 学生试读,可以只读自己最有把握的几段 五、朗读指导与训练 以1-6段为例,简要介绍朗读技巧 ★读第一句,要舒缓、低沉,把声音拉长。“风”是主语,应该强调,需重读,应拖音。这样读,一是为了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二是为了渲染沙皇反动势力在聚集力量、准备镇压革命的白色恐怖气氛。 ★表现海燕形象时,“海燕”要读得响亮,并加重读“高傲”,以突现海燕敏捷的动作、矫健的姿态。 ★整个这一小节的基调是先缓慢后加快,先低抑后昂扬。 ★第二节,为了表现海燕低飞高翔的雄姿及其斗志昂扬的战斗精神,要重读“碰”“箭”“直冲”,读时的基调是高昂的。 ★为揭示出海燕欢乐的原因,读时就要充满激情地用高昂的调子突出“渴望”一词。 * 当读到第二句时,三个修饰词要顿挫开,以示强调,显示出是革命者的力量。 * 第四节到第六节,用群鸟和海燕作对比,以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因而读到群鸟丑态的几个小节,要以极端蔑视的语气读。 * 读第四节的两个“呻吟”时,为了表现海鸥的恐惧心理,读第二个“呻吟”,要声音拉长,紧接着读下一句,并突出“飞窜”,以显示海鸥飞窜时是哼哼着,可见是恐惧万分。 * 读第五节“这些海鸭啊”,应以嘲弄的口吻,以强调对这一群海鸭的讽刺。 * 读“轰隆隆的雷声”时,应瓮声瓮气地读,以示雷声的沉闷。 * 读“吓坏”一词时,要用弱音读,以示对海鸭的轻蔑。 * 为了强调企鹅的“胆怯”,要重读“躲藏”,要轻微读“悬崖底下”,并要把“底下”顿挫开,以示“躲藏”的处所。 * 这里的省略号是表示丑类之多,不屑一一列举,要求停顿时间稍微长一点,为读出下面的内容作准备。前面的内容刻划群鸟的卑鄙怯懦,丑态百出,正是为了衬托出海燕的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感情在此来一个转折,换上高昂的语调来抒发对海燕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要重读“高傲”“飞翔”,以突出海燕的高大形象。 学生朗读,集体与个别结合 六、体会海燕形象及其塑造手法,学习口头表达 1、读了此文之后,谈谈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用“这是 的海燕。”来描述。 勇敢 高傲 自由自在 激昂 敏感 自信 乐观 2、结合背景介绍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的写作方法.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3、再读课文,理解象征手法,完成下面的连线题。 海燕 革命高潮 海鸥 海鸭 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 革命先驱者 波浪 乌云 害怕革命的 雷电 悲观失望者 狂风 暴风雨 革命力量 七、名家朗读欣赏 八、课堂小结和作业 1、小结:这是一首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它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了沙皇政府的反动,抨击了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 2、作业:品味语言,背诵课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