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上 >> 九上四单元 >> 教案正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7
        ★★★
【字体: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7
作者:紫金华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9
教学目标:
1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
.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3
.培养“格物致知”精神,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重点难点
1
.重点:
l)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2
.难点: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
阅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的问题。
二、导入

1.了解“格物致知”以及题目的含义。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解释“格物致知”意思的句子并阅读理解。

明确:“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探究(格)事物(物)获得(致)知识(知)。出自于“四书”之一的《大学》。本篇题目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具有从探察物体而获得知识的精神。题目即本文的中心论点。
2
.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126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 年以博士和福特基金会会员的身份到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执教,直到1969年。1971年丁肇中带领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实验。经过将近三年的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在19748月第一次觉察到一种新粒子存在的迹象,其质量约为质子的三倍。19741110,丁肇中到美国西海岸出席斯坦福大学的一次会议时,得知该校加速器实验室的里希特小组也刚好独立地发现了同一现象,并已将新粒子命名了,于是丁教授立即通知他的助手发表他们的新发现,并将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1976年发现J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3
.导语。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三、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2
.提问: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讨论并归纳: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3
.提问:“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格物致知”出至《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4
.提问: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
.提问:《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
.提问:这个目的与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
讨论并归纳:不一样。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7
.提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
8
.提问: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9
.提问:实验过程具有哪些特征?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特征之一: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实验的特征之二:实验的过程需要具体细致的计划,尤其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10.提问: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
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11
.提问: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而是需要小心具体
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12
.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不会做研究。
13
.提问: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讨论并归纳: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
14
.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讨论并归纳: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15
.提问:教授认为《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6
.提问:找出文中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讨论并归纳:事实论据:⑴王阳明对着竹子苦思冥想七天的故事;⑵作者自己在美国读大学的亲身经历。道理论据:⑴对“格物致知”含义的阐述;⑵对“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的论述等。

17.提问:讨论练习二。
板书设计: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提出问题: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的弊端

分析问题

          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