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下 >> 八下二单元 >> 教案正文
“三课”活动教案——《组歌》教学设计
        ★★★
【字体:
“三课”活动教案——《组歌》教学设计
作者:廖晓东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31

《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内容:1、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通过模仿写作,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

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那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外国

著名的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泰戈尔、高尔基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

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

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稳中美好的情韵。

1、教师配乐朗诵。

2、默读思考: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的浪                                      的雨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生配乐朗诵《浪之歌》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第二,意蕴之美

第三,表达之美。

四、美读。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

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整体中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面。

发给学生纪伯伦《组诗》中的另外三篇《一支歌》、《美之歌》、《幸福之歌》,要求学生以“    之歌”为题模仿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并将这几篇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